知無不言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yán
知無不言成語解釋
- 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
典故出處
- 宋·蘇洵《衡論·遠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百人譽之不加密,百人毀之不加疏。”
成語典故
- 他非常直爽,別人對向他請教,他總是知無不言。
成語造句
- 面對朋友的困惑,我會毫無保留,知無不言,希望能真正幫到他。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政治風雲變幻莫測。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他爲人正直,心懷國家和百姓。
當時,國家面臨着諸多的難題,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民生凋敝之患。李賢深知國家的困境,一心想要爲君主出謀劃策,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在一次朝會上,君主就當前的局勢詢問諸位大臣的意見。許多大臣都因爲害怕得罪權貴,或者擔心自己的言語會引來禍端,而選擇了沉默不語,或者只是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
然而,李賢卻挺身而出。他站在朝堂中央,面對君主和衆多大臣,毫無畏懼。他將自己所觀察到的問題,所思考的解決之法,毫無保留地一一陳述。他知無不言,詳細地分析了當前國家在軍事、經濟、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並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
他指出,邊疆的防禦體系存在漏洞,需要加強兵力部署和軍事訓練;賦稅制度的不合理導致百姓負擔過重,應當進行調整和改革;官場的腐敗現象嚴重,必須大力整頓,嚴懲貪污受賄的官員。
李賢的直言不諱,讓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感到惶恐和憤怒。他們紛紛在君主面前詆譭李賢,說他狂妄自大,故意危言聳聽。但李賢毫不退縮,他據理力爭,引用歷史上諸多國家因諱疾忌醫、不聽忠言而導致滅亡的例子,來證明自己所言非虛。
君主在最初的時候,也對李賢的大膽直言有所疑慮。然而,經過深思熟慮,他意識到李賢的一片赤誠之心,以及他所提出的建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終,君主採納了李賢的大部分建議,國家也因此逐漸走上了正軌,擺脫了困境。
李賢知無不言的精神,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他的勇氣和忠誠,爲後人樹立了榜樣,讓人們明白,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面前,應當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毫不隱瞞。
知無不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