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鞭隨鐙

成語拼音

zhí biān suí dèng

執鞭隨鐙成語解釋

比喻因敬仰而願意追隨左右。

典故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8回願將軍不棄,收爲步卒,早晚執鞭隨鐙,死亦甘心。”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對這位領導忠心耿耿,願意爲其效命,彷彿有着執鞭隨鐙的決心。

成語故事

在那烽火連天、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有一位名叫周倉的壯士。 周倉出身貧寒,但他自幼力大無窮,心懷壯志。早年,他曾在鄉間以苦力爲生,然而,動盪的時局讓他決心尋找一位明主,以展抱負。 當時,天下豪傑紛紛崛起,逐鹿中原。周倉聽聞關羽的威名,對其義薄雲天的品德和威震華夏的武藝欽佩不已。於是,他毅然踏上了追尋關羽的征程。 幾經輾轉,周倉終於在一處戰場邊緣見到了關羽。只見關羽騎着赤兔馬,手持青龍偃月刀,在敵軍中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周倉被關羽的英勇所震撼,內心篤定此人便是他一生願追隨的主公。 周倉毫不猶豫地奔至關羽馬前,納頭便拜,表明自己願執鞭隨鐙,侍奉左右。關羽見他真誠懇切,且身強力壯,便應允了他。 自此,周倉成爲了關羽的貼身隨從。無論關羽征戰何方,周倉總是緊隨其後,扛着那沉重的青龍偃月刀,毫無怨言。戰場上,他奮勇殺敵,爲關羽掃除側翼之敵;平日裏,他精心照料關羽的起居,忠心耿耿。 在一次與曹軍的激戰中,關羽身陷重圍。周倉毫不畏懼,揮舞着兵器,奮力拼殺,爲關羽開闢出一條血路。他的勇猛讓曹軍膽寒,也爲關羽的突圍贏得了寶貴的時機。 在那漫長的歲月裏,周倉始終堅守着自己的誓言,執鞭隨鐙,不離不棄。他的忠誠成爲了流傳於世的佳話,也讓後人深刻體會到了忠義的力量。 關羽最終敗走麥城,不幸遇害。周倉得知此噩耗,悲痛欲絕,自刎而亡,以死相隨。他用生命詮釋了對關羽的忠誠,也讓“執鞭隨鐙”這個成語,成爲了忠誠追隨者的象徵,流傳千古。

執鞭隨鐙-成語圖片

執鞭隨鐙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