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得氣盈
成語拼音
- zhì dé qì yíng
志得氣盈成語解釋
- 猶志得意滿。
典故出處
- 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四王志得氣盈,不以巡撫置意中。每詣院謁巡撫,仰面視天,言如泉涌。”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事業有成之後,整個人變得趾高氣揚,全然沒了當初的謙遜,可謂是志得氣盈。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志得氣盈”這個成語。
故事要從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說起。李明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家,但他從小就心懷大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李明深知,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唯有刻苦讀書。於是,他每日天不亮就起牀,藉着微弱的燭光苦讀。寒冬臘月,他的手被凍得紅腫,卻依然緊緊握着筆;酷暑時節,蚊蟲叮咬,他也不爲所動,專心致志於書中的世界。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明終於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金榜題名。他被任命爲一方縣令,初入官場的他,躊躇滿志,決心要爲百姓做一番實事。
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積極推行改革措施。他打擊地方豪強,重新分配土地,讓窮苦百姓都能有田可耕;他興修水利,治理河道,使得農田免受洪澇之災;他還開辦學校,鼓勵農家子弟讀書識字。在他的治理下,縣域內百姓安居樂業,生活日漸富足。
李明的政績得到了上司的賞識,他被一路提拔,最終成爲了一方大員。此時的他,已經位高權重,但他並未忘記自己的初心,依舊兢兢業業,爲國家和百姓操勞。
然而,隨着權力的不斷增大,李明漸漸迷失了自我。他開始變得驕傲自滿,聽不進他人的意見。身邊一些阿諛奉承之輩,更是讓他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他不再像從前那般謹慎行事,而是獨斷專行。
一次,在處理一樁重大案件時,李明沒有經過詳細的調查和審訊,僅憑自己的主觀判斷就做出了判決。結果,造成了冤假錯案,無辜之人受到牽連。此事引起了朝廷的關注,派專人前來調查。
面對調查,李明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試圖掩蓋真相,阻撓調查的進行。最終,他的罪行被揭露,朝廷對他進行了嚴懲。
曾經那個心懷壯志、一心爲民的李明,在功成名就之後,因爲志得意滿,迷失了方向,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切不可志得氣盈,否則,就可能會在成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走向失敗的深淵。正如古人云:“滿招損,謙受益。”我們應當時刻銘記這一古訓,以謙遜的態度面對人生的種種成就。
志得氣盈-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