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
成語拼音
- zhì guó ān bāng
治國安邦成語解釋
- 治理國家,使之太平、安定。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猿聽經》第一折不能勾治國安邦朝帝闕,常只是披霜帶月似檐中。”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仁人志士心懷理想,爲了實現治國安邦的偉大目標不懈努力。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爲華國的國家。這個國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卻陷入了混亂和動盪之中。
華國的君主初登王位時,滿懷雄心壯志,想要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然而,現實卻給了他沉重的打擊。國內貴族勢力爭鬥不休,地方官員貪污腐敗,百姓生活困苦,盜賊橫行,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
爲了改變這一局面,君主決定廣納賢才,尋求治國之道。在衆多的謀士中,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智者引起了君主的注意。李賢向君主進言道:“陛下,治國如同行舟,若方向不明,風浪一起,必然傾覆。如今國內亂象叢生,當務之急是制定明確的律法,整頓吏治,使官員們不敢肆意妄爲,如此方能穩定朝局。”君主深以爲然,立刻着手改革。
在整頓吏治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阻力。一些權貴和腐敗的官員聯合起來,試圖阻止改革。但君主堅定不移,力排衆議,嚴懲了一批罪大惡極的官員,終於使官場風氣爲之一新。
接着,君主又聽從李賢的建議,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鼓勵農耕和商業的發展。同時,加強軍事建設,訓練了一支精銳的軍隊,用以抵禦外敵。
經過多年的努力,華國的國力日益強盛,百姓生活富足,社會秩序井然。邊境的外敵見華國日益強大,也不敢輕易來犯。
在一次慶功宴上,君主感慨地說:“昔日國家動盪,如今能有這般繁榮安定的景象,全賴衆愛卿齊心協力,共圖治國安邦之大業。”
正是因爲君主的英明決策和大臣們的忠誠輔佐,華國才實現了從混亂到安定、從貧弱到富強的轉變,成爲了一個令人敬仰的強國。而“治國安邦”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對於治理國家、實現國家繁榮穩定的理想追求的生動寫照。
治國安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