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任重
成語拼音
- zhì yuǎn rèn zhàng
致遠任重成語解釋
- 指擔負重任而行於遠方。常比喻人的才幹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遠”。
典故出處
- 《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成語典故
- 力足以扶顛持危,器足以致遠任重。★《賀孫中丞啓》
成語造句
- 人生之路充滿挑戰,想要實現偉大的目標,就需明白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像那些肩負致遠任重使命的人一樣,不斷努力、堅定前行。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仁人志士肩負着重大的使命,踏上了艱難而又充滿挑戰的征程。
在戰國時期,七國紛爭,天下大亂。有一位名叫蘇秦的年輕人,出身貧寒,但他胸懷大志,渴望能有一番作爲,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蘇秦起初遊說各國諸侯,卻屢屢碰壁,不僅沒有得到賞識,還遭受了許多嘲笑和冷遇。他回到家中,連親人都對他頗爲輕視。然而,蘇秦並未因此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他日夜苦讀,鑽研兵法謀略,以圖再次出山,一展抱負。
終於,蘇秦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燕王的信任。他被委以重任,出使各國,試圖聯合抗秦。
在這個過程中,蘇秦面臨着諸多困難和危險。各國之間勾心鬥角,利益紛爭錯綜複雜。但蘇秦深知自己所肩負的使命之重大,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在各國之間縱橫捭闔。
他長途跋涉,不辭辛勞,歷經千辛萬苦。有時候,爲了及時趕到目的地,他風餐露宿;有時候,爲了說服一位諸侯,他要費盡脣舌,反覆陳說利害。但他從未有過絲毫的退縮和動搖。
蘇秦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成功地促成了六國合縱,使秦國在一段時間內不敢輕易出兵東進。他所做的一切,正是“致遠任重”的生動體現。
蘇秦之所以能夠成就如此偉業,正是因爲他有着高遠的志向和強烈的使命感。他知道自己所做之事關係到天下蒼生的安寧,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存亡。因此,他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克服重重困難,堅定不移地朝着目標前進。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學習蘇秦這種“致遠任重”的精神。無論是在個人的成長道路上,還是在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時,我們都要有遠大的目標和堅定的信念,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畏艱難險阻,努力前行,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致遠任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