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毀銷骨
成語拼音
- zhòng huǐ xiāo gǔ
衆毀銷骨成語解釋
- 指衆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典故出處
- 宋·李綱《宮詞謝表》衆毀銷骨,雖貽投抒之嗟;太陽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他人的惡意中傷,他深感無奈,深知衆毀銷骨的威力,即便自己清白無辜,也難以抵擋悠悠衆口。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才子。他出生於貧寒之家,但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鄉試、會試中皆名列前茅,最終金榜題名,成爲了朝堂之上的一名官員。
李賢爲官清正廉潔,一心爲百姓謀福祉。他常常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積極爲他們解決問題。他主張改革弊政,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因此深得民心。
然而,他的正直和改革舉措卻觸動了一些權貴的利益。這些權貴們視李賢爲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於是,他們暗中勾結,策劃了一場陰謀。
他們先是在朝堂之上散佈各種關於李賢的謠言,無中生有地指責他貪污受賄、濫用職權。儘管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污衊之詞,但正所謂“三人成虎”,謠言說得多了,便有人開始相信。
接着,他們又指使一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向皇帝上書彈劾李賢。這些彈劾的奏摺言辭激烈,對李賢進行了百般詆譭。皇帝一開始並不相信這些指控,但隨着彈劾的奏摺越來越多,皇帝也不禁心生疑慮。
與此同時,那些權貴們還在朝廷中拉攏其他官員,讓他們一起對李賢進行攻擊。在這種衆口鑠金的壓力之下,李賢漸漸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儘管李賢極力爲自己辯解,試圖澄清事實,但他的聲音在一片詆譭和謾罵聲中顯得如此微弱。最終,皇帝迫於壓力,不得不將李賢革職查辦。
李賢被罷官後,那些權貴們仍不罷休,繼續對他進行迫害,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而曾經受他恩惠的百姓們,雖然心中明白他的冤屈,卻也無力爲他伸冤。
李賢的遭遇令人扼腕嘆息,他本是一心爲國爲民的好官,卻因衆毀銷骨,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這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謠言和惡意的詆譭是多麼可怕,它們足以摧毀一個人的聲譽和前途。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不輕易被謠言所左右,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衆毀銷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