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

成語拼音

wàn lǐ cháng chéng

萬里長城成語解釋

指我國長城。也比喻國家所依賴的大將。現也比喻人民的軍隊。

典故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

成語典故

檀道濟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時,道濟當先鋒,仗打得很艱苦,佔領洛陽時,抓了四千名俘虜。衆將想殺了他們示威,道濟說:“我們是來弔民伐罪的,怎麼能濫殺無辜呢?” 全都放了,爲南宋軍贏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軍在滑臺受挫。文帝派道濟去救援,在壽張大破北魏軍,20多天打了30多場仗,終於進抵歷城(山東濟南)。這時滑臺已經失守,而且道濟部隊的糧食沒了,有人報告了北魏軍,大家都很害怕。道濟卻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裏在大帳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灑上僅有的糧食,這樣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衆將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着布衣,坐在馬車上,談笑自若跟在最後,南宋軍安全返回。自此北魏軍很怕他,士兵們用他的像來避邪。  後來文帝聽信讒言把道濟殺了。死時,道濟瞪圓着眼,把頭巾摔在地上,說:“你們不是在毀自己的萬里長城嗎?”  道濟死後十四年,北魏軍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頭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說:“如果檀道濟還活着,不會讓他們這樣的。”。

成語造句

那蜿蜒盤旋的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般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見證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偉大精神。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的大地上,各個諸侯國紛爭不斷。當時北方的遊牧民族時常南下侵擾,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爲了抵禦外敵的入侵,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有一個諸侯國的君主決定修建一道巨大的防禦工事。於是,成千上萬的百姓被徵調起來,開始了這項浩大的工程。 他們在崇山峻嶺之間,艱難地搬運着石頭、磚塊,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一點點地修建起這道偉大的防線。工程進展得十分緩慢,但人們從未放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努力着。 經過漫長的歲月,這道防線終於初具規模,它宛如一條巨龍蜿蜒在大地之上,雄偉壯觀。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萬里長城。 長城的修建不僅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凝聚了他們的堅韌和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萬里長城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火洗禮和風雨侵蝕,但它始終屹立不倒,成爲了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象徵。 在後來的朝代中,許多帝王都對長城進行了修繕和加固,使其更加堅固和完善。它不僅有效地抵禦了外敵的入侵,還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和英雄事蹟。 在歲月的磨礪下,萬里長城已經不僅僅是一道防禦工事,它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和驕傲。它承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後人在瞻仰它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古人的偉大與智慧,激勵着人們不斷地拼搏奮進,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努力。正如萬里長城一般,中華民族的精神也將永遠傳承下去,綿延萬里,永垂不朽。

萬里長城-成語圖片

萬里長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