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流歸海
成語拼音
- zhòng liú guī hǎi
衆流歸海成語解釋
- 大小河流同歸於海。比喻衆多分散的事物彙集於一處。
典故出處
- 唐·杜甫《長江》詩之二衆流歸海意,萬國奉君心。”
成語典故
- 怎當得丁生連擲勝採,兩人出注,正如衆流歸海,盡數趕在丁生處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八
成語造句
- 在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各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和思想觀念最終都呈現出衆流歸海的態勢,共同匯聚成人類文明的浩瀚海洋。
成語故事
-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曾有這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那是一個諸侯紛爭、戰亂頻繁的時代。各國君主都懷揣着稱霸天下的雄心,爲了爭奪土地和人口,不斷地發動戰爭。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顛沛流離,苦不堪言。
在衆多諸侯國中,有一個實力較爲強大的國家,名爲秦國。秦國的君主勵精圖治,廣納賢才,積極推行改革。商鞅便是其中一位極具影響力的改革家,他的一系列變法舉措,使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其他諸侯國卻各自爲政,內部爭鬥不斷,國力逐漸衰退。秦國看準時機,開始了統一六國的征程。秦軍兵強馬壯,在戰場上勢如破竹。
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仁人志士意識到,只有天下統一,才能結束戰亂,讓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他們紛紛投身於秦國的統一大業之中,爲其出謀劃策,奮勇殺敵。有的原本是其他諸侯國的將領,在見識到秦國的強大和統一的大勢所趨後,選擇了歸順秦國,將自己的才能用於推動天下一統的進程。
秦國的統一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遭遇了諸多艱難險阻。但在秦國君臣的不懈努力下,以及衆多有志之士的支持下,最終逐一消滅了其他六國,實現了大一統。
當天下統一的那一刻,百姓們歡呼雀躍,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那些曾經分散在各個諸侯國的人才、文化、財富等,也如同衆流歸海一般,匯聚到了秦國。
統一後的秦國,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政策。度量衡的統一,使得貿易更加便捷;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正是因爲秦國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和堅定的決心,完成了統一大業,讓天下衆流歸海,結束了長期的戰亂,開啓了一個新的時代。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只有順應大勢,匯聚各方力量,才能實現偉大的目標,創造輝煌的成就。
衆流歸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