銖兩相稱

成語拼音

zhū liǎng xiāng chèn

銖兩相稱成語解釋

形容兩者輕重相當或優劣相等。

典故出處

茅盾《大題小解》於是指出何者爲適如其分,銖兩相稱,何者被強調了非特殊點而忽略了特殊點,何者甚至被拉扯爲‘四不像’。

成語典故

段、王雖同捧楊翠喜,卻並不爭風喫醋,這是因爲楊翠喜受了養母的教,手腕頗爲高明,對兩人都是不即不離,若拒若迎,而又銖兩相稱。★高陽《慈禧全傳》第六部九七

成語造句

對於這件商品的價格和質量,消費者普遍認爲是銖兩相稱的,物有所值。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商業社會中,有一個繁華的城鎮叫臨河鎮。臨河鎮地處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商人絡繹不絕,商業活動十分繁榮。 在這個鎮上,有兩個商人,一個叫李富,一個叫王貴。李富經營着一家綢緞莊,他爲人精明,善於算計,但有時候過於計較蠅頭小利。王貴則從事茶葉生意,他性格豪爽,做事大氣,但在生意的細節上卻不夠精細。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大客商,帶來了一大批珍貴的絲綢和上等的茶葉。李富和王貴都看中了這批貨物,想要將其納入自己的店鋪。於是,他們開始與客商商議價格。 李富拿出算盤,仔細地計算着每一寸絲綢和每一兩茶葉的成本和利潤,給出的價格精確到了每一個銅板,絲毫不肯讓步。而王貴則憑藉自己的經驗和直覺,給出了一個相對豪爽的價格,但在具體的數量和質量上,沒有像李富那樣精細覈算。 客商在與他們的交涉中感到十分爲難,李富的價格雖然看似合理,但過於苛刻;王貴的價格雖然豪爽,但在細節上不夠清晰。經過一番權衡,客商決定將絲綢賣給李富,茶葉賣給王貴。 然而,在交易完成後,問題出現了。李富發現這批絲綢雖然價格划算,但其中有一部分質量存在瑕疵,他想要找客商退貨或者降低價格,但客商卻以當初已經談妥爲由拒絕了。王貴這邊,在收到茶葉後,發現數量與當初約定的有所出入,也與客商產生了糾紛。 兩人都陷入了困境,生意也因此受到了影響。這時,鎮上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聽聞了此事,前來勸解他們。老者說:“做生意,講究的是銖兩相稱,既要精明算計,也要大氣豪爽;既要注重細節,也要把握大局。李富你過於計較毫釐,失去了對貨物整體質量的判斷;王貴你過於豪爽,忽略了交易中的具體細節。這樣都難以達成真正的公平和滿意。” 李富和王貴聽了老者的話,恍然大悟。他們意識到,只有在價格、質量、數量等各個方面都做到銖兩相稱,才能實現長久的生意合作和盈利。 從此,李富在做生意時不再只盯着眼前的小利,開始注重貨物的品質和長遠的合作;王貴也變得更加細心,在豪爽出價的同時,把交易的細節都明確清楚。他們的生意越做越好,成爲了臨河鎮最成功的商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追求銖兩相稱的平衡和公正,不能過於偏頗,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銖兩相稱-成語圖片

銖兩相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