銖銖較量
成語拼音
- zhū zhū jiào liàng
銖銖較量成語解釋
- 指極精細地計較衡量。
典故出處
- 清·陳確《原教》荀告韓楊,各是所見,銖銖較量,可謂愚甚。”
成語典故
- 內有一生員,姓張名直古,平日極不信因果,只說鬼神是有的,原無銖銖較量善惡,一毫不爽的理。★清·丁耀亢《續金瓶梅》第六十二回
成語造句
- 他在生活中從不隨意浪費,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開銷,都會精打細算,簡直就是銖銖較量。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商業之都長安,有兩個商人,分別叫李甲和王乙。他們經營着相似的生意,常常在市場上競爭。
李甲是一個精明但心胸狹隘之人,他在生意場上錙銖必較,每一筆交易都要算計到極致,力求自己能獲取最大的利益。而王乙則相對豁達,更注重長遠的合作和聲譽。
有一次,城中大戶人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宴會,需要採購大量的絲綢和珠寶作爲禮物。這對於李甲和王乙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兩人都使盡渾身解數,想要爭取到這筆訂單。
李甲爲了降低成本,不惜在絲綢的材質上偷工減料,在珠寶的品質上以次充好,然後給出了一個看似極低的價格。而王乙則堅持提供優質的絲綢和上乘的珠寶,價格相對較高。
大戶人家的管家在比較兩人的報價時,有些猶豫不決。李甲趁機不斷貶低王乙的商品,試圖讓管家相信自己的纔是最划算的選擇。然而,管家是個經驗豐富之人,他深知“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並沒有被李甲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經過仔細的查看和比較,管家最終選擇了王乙的商品。雖然價格略高,但品質有保證,能彰顯大戶人家的氣派和誠意。
李甲得知自己失去了這筆訂單後,心中憤憤不平。他認爲王乙只是運氣好,遇到了一個明智的管家。此後,他在生意中更加銖銖較量,甚至不惜使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打壓競爭對手。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甲的名聲越來越差,顧客們逐漸對他失去了信任,生意也日益冷清。而王乙因爲一直堅守誠信和品質,贏得了良好的口碑,生意越做越紅火。
正如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如果只知銖銖較量,不顧道義和長遠發展,最終必然會自食惡果。而那些秉持着正直和誠信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銖銖較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