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笏看山

成語拼音

zhǔ hù kàn shān

拄笏看山成語解釋

拄支撐;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着的手版。舊時比喻在官有高致。

典故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成語典故

輸與清閒陽朔令,朝朝拄笏飽看山。★清·黃遵憲《歲暮懷人詩》

成語造句

他退休之後,過着悠閒的生活,常常獨自在湖邊靜坐,猶如拄笏看山般愜意。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叫王徽之的名士。 王徽之出身名門望族,他生性灑脫,不拘小節,對世俗的功名利祿並不十分熱衷。他時常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 有一次,王徽之應召赴任官差,被任命爲桓衝的騎兵參軍。然而,對於這一官職所應承擔的職責,王徽之似乎並不在意。 桓衝有一天問王徽之:“你在我的軍中負責哪個部門的工作?”王徽之想了想,漫不經心地回答道:“好像是經常看到有人牽馬過來,我大概是管馬的吧。”桓衝又問:“那我們軍中總共養了多少匹馬?”王徽之乾脆地回答:“我連馬都不知道,又怎麼會知道馬的數量呢!”桓衝再問:“近來馬死了多少?”王徽之依舊不在意地說:“未知生,焉知死!” 如此種種,可見王徽之對於官職事務的漫不經心。 後來,王徽之棄官而去,回到了家中。每日依舊過着逍遙自在的生活,或與友人吟詩作畫,或獨自漫步山林。 有一天,王徽之在庭院中閒坐,突然想起了遠方的山川美景,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嚮往之情。他隨手拿起一根笏板,拄在手中,眺望着遠處的山巒,那神態彷彿已經置身於山水之間,沉醉其中。 旁人見他如此,不解地問:“你這是作何?”王徽之微笑着回答:“我雖身處此地,心卻早已飛向那山巒之間,拄笏看山,亦能領略自然之美。” 王徽之這種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正是“拄笏看山”這一成語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在紛繁複雜的塵世中,保持一顆純淨的心,不被功名利祿所束縛,能夠隨時隨地欣賞到生活中的美好,追求內心真正的嚮往。 後世之人,每當提及“拄笏看山”,便會想起王徽之這位灑脫不羈的名士,以及他對自由和美的不懈追求。這一成語也激勵着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腳步,擡頭看看遠方的風景,讓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與慰藉。

拄笏看山-成語圖片

拄笏看山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