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髮文身

成語拼音

zhù fā wén shēn

祝髮文身成語解釋

削短頭髮,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

典故出處

《轂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髮文身。”晉·孫綽《喻道論》周之泰伯遠棄骨肉,託跡異域,祝髮文身,存之不反,而論稱至德,書著大賢。”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個古老的部落裏,人們遵循着獨特的傳統,常常可以看到有人祝髮文身,以表達對自然和神靈的敬畏。

成語故事

在遠古時期,有一個部落,部落中的人們過着簡單卻充滿挑戰的生活。 這個部落位於一片廣袤的森林邊緣,周圍是湍急的河流和險峻的山脈。他們依靠狩獵、捕魚和採集果實爲生。部落中的人們勇敢而堅韌,爲了生存不斷與大自然搏鬥。 部落的首領名叫阿勇,他是一位智慧且富有領導力的人。在一次與臨近部落的衝突中,阿勇帶領族人取得了勝利,但他們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許多年輕的勇士受傷甚至失去了生命。 阿勇深知,要讓部落更加強大,必須找到一種能夠凝聚族人、賦予他們勇氣和力量的方式。於是,他想到了一個古老的傳統——祝髮文身。 在一個盛大的儀式上,阿勇召集了部落的所有成員。他站在高處,對着衆人說道:“我們的祖先曾以祝髮文身來表達對自然的敬畏,獲得神靈的庇佑,讓我們重拾這一傳統,祈求力量與勇氣。” 族人們紛紛響應,他們用鋒利的石刀在自己的身體上刻下象徵勇氣和力量的圖案,用彩色的顏料塗抹,讓這些圖案更加醒目。他們將頭髮束起,插上鮮豔的羽毛和獸骨。 經過祝髮文身的儀式後,部落的人們彷彿獲得了新生的力量。在狩獵中,他們更加勇敢無畏,面對兇猛的野獸也毫不退縮;在捕魚時,他們能夠更加熟練地應對河流的湍急;在面對其他部落的挑釁時,他們展現出了強大的團結和戰鬥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部落因爲他們的勇氣和團結,逐漸繁榮昌盛。周邊的部落對他們充滿了敬畏,不再輕易挑釁。 正如《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越王勾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這祝髮文身的傳統,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爲了一些部落和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代表着他們的勇氣、信仰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而這個部落,也因祝髮文身這一傳統,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生存,不斷髮展壯大,書寫了屬於他們的傳奇篇章。

祝髮文身-成語圖片

祝髮文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