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班做勢
成語拼音
- zhuō bān zuò shì
捉班做勢成語解釋
- 擺架子,裝腔作勢。
典故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三萬一不肯時,做妹子自會勸他,只是尋得主顧來,你卻莫要捉班做勢。”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在面對一些小事時,常常表現得不可一世,完全是捉班做勢,讓人反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性格迥異的人,一個叫李甲,一個叫趙乙。
李甲是個富家子弟,平日裏養尊處優,仗着家中的財富和勢力,在鎮上橫行霸道。而趙乙則是個普通的平民百姓,爲人老實本分,靠着自己的辛勤勞作維持生計。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外地的商人,帶着一批珍貴的貨物準備出售。李甲聽聞此事後,心生貪念,想要以極低的價格強買這些貨物。商人自然不願意,李甲便開始耍起了無賴,他帶着一羣家丁圍住了商人,威脅道:“你若不將貨物賣給我,休想離開這個鎮子!”
此時,趙乙恰好路過。他看不慣李甲的蠻橫無理,便上前勸解:“李甲,你這樣強取豪奪,實在是不合情理。”李甲卻瞪了趙乙一眼,大聲喝道:“你這個窮鬼,也敢來管我的閒事!”
然而,趙乙並未被他的氣勢嚇倒,依然據理力爭。李甲見趙乙不肯退讓,便開始“捉班做勢”,裝出一副威嚴不可侵犯的樣子,提高聲調說道:“我李甲在這鎮上向來都是說一不二,你敢違抗我,就是和整個李家作對!”
趙乙深知李甲的爲人,但他並不畏懼。他義正言辭地說:“就算你李家有權有勢,也不能如此仗勢欺人。這世間自有公道,不是你裝腔作勢就能顛倒黑白的。”
周圍的百姓們也紛紛圍了過來,對李甲的行爲表示不滿。李甲見衆怒難犯,心中也有些膽怯,但仍不肯罷休。就在這時,鎮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走了出來。老者嚴厲地批評了李甲的行爲,並引用了古人的話:“多行不義必自斃,爲人處世當以善爲先,不可仗勢欺人。”
李甲在衆人的指責和老者的教誨下,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灰溜溜地帶着家丁離開了。而趙乙的勇敢和正義,也得到了大家的稱讚。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那些妄圖“捉班做勢”、仗勢欺人的人,最終都不會有好下場。而堅守正義、勇敢面對邪惡的人,將會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支持。
捉班做勢-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