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斟句酌

成語拼音

zì zhēn jù zhuó

字斟句酌成語解釋

斟、酌反覆考慮。指寫文章或說話時慎重細緻,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典故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成語典故

他說話從不隨隨便便,而是字斟句酌。

成語造句

他寫文章向來認真,總是反覆修改,對每一處表述都字斟句酌,力求完美。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賢的書生,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聰慧,對文學有着極高的天賦和熱愛。 李賢成年後,決定參加科舉考試,以期能夠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他日夜苦讀,精心準備自己的文章。 在一次鄉試中,李賢拿到考題後,並沒有急於動筆,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深知,一篇好的文章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更要有精準的表達。於是,他字斟句酌,反覆推敲每一個用詞,每一個句子的結構和韻律。 他回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經典著作,那些大家們的文章猶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的思路。他想到了司馬遷的《史記》,其文字簡潔有力,敘事生動;又想到了李白的詩歌,豪放飄逸,意境深遠。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賢終於開始動筆。他的每一個字都彷彿經過千錘百煉,每一句話都力求達到最完美的表達。他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的馬虎和隨意,因爲他知道,在科舉考試中,一篇優秀的文章能夠決定自己的命運。 當考試結束,李賢的文章被呈到考官面前。考官們傳閱之後,不禁爲其精彩的內容和精湛的文筆所折服。他們稱讚李賢的文章“字斟句酌,無懈可擊”。最終,李賢在這次鄉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一名的佳績。 此後,李賢更加堅定了自己字斟句酌的寫作態度。他明白,無論是在科舉考試中,還是在日後的爲官生涯中,這種嚴謹的態度都至關重要。 多年後,李賢官至高位。在處理政務時,他起草的每一份文書,都經過了字斟句酌,確保準確無誤,清晰明瞭。他的這種工作態度得到了同僚和上級的讚賞,也爲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李賢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學習的榜樣。人們紛紛效仿他字斟句酌的精神,無論是寫作還是做事,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應該像李賢一樣,以字斟句酌的態度對待每一個細節,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取得優異的成績。

字斟句酌-成語圖片

字斟句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