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其言
成語拼音
- zì shí qí yán
自食其言成語解釋
- 指說了話不算數。
典故出處
- 《尚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成語典故
- 我若今日復出應詔,是自食其言了。★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二
成語造句
- 他當初信誓旦旦地答應幫忙,可到關鍵時刻卻臨陣退縮,自食其言。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有一個小諸侯國的君主名叫衛鞅,他心懷大志,一心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
衛鞅深知,要實現國家的富強,必須進行徹底的變革。於是,他精心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並準備在國內推行。然而,這些改革舉措觸動了許多貴族和舊勢力的利益,他們紛紛表示反對,使得改革的推行面臨着巨大的阻力。
爲了能夠順利推行改革,衛鞅決定先取得民衆的信任。他在都城的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並貼出告示:“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但是百姓們都覺得這件事太簡單,懷疑其中有詐,無人敢去搬動木頭。
衛鞅見狀,便把賞金提高到五十金。終於,有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站了出來,他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將木頭搬到了北門。衛鞅立即兌現承諾,賞賜了他五十金。這件事很快傳遍了整個都城,百姓們對衛鞅的話深信不疑。
在取得了民衆的信任後,衛鞅開始大力推行改革。新的法令在實施之初,確實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貴族和舊勢力不甘心失去自己的特權和利益,他們想方設法地破壞改革。其中有一位位高權重的大臣,曾在衛鞅推行改革前表示支持,可如今卻在背後暗中阻撓,甚至公然違反新法令。
衛鞅得知此事後,毫不留情地依法處置了這位大臣。大臣在被處罰前,大聲指責衛鞅:“你曾說過,只要遵守法令,就會得到獎賞和保護,如今我不過是一時疏忽,你卻如此嚴厲地處罰我,你這是自食其言!”
衛鞅義正言辭地說道:“法令一旦頒佈,就必須嚴格執行,無論是誰,只要違反,都要受到懲罰。我若因你位高權重而網開一面,那纔是真正的自食其言,今後又如何讓百姓信服,如何讓國家強大?”
最終,衛鞅堅持推行改革,使這個小諸侯國逐漸強大起來。而“自食其言”這個成語,也時刻提醒着後人,要信守承諾,言出必行,否則終將失去他人的信任,甚至導致失敗。
自食其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