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自利
成語拼音
- zì sī zì lì
自私自利成語解釋
- 私心很重,只爲個人利益打算。
典故出處
- 《晉書·潘尼傳》憂患之接,必生於自私,而興於有欲。”《列子·楊朱》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體偏枯。”
成語典故
- 我麼?你問我麼?我是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者!★柔石《二月》二
成語造句
- 他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從不顧及他人,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爲讓人十分反感。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李甲和王乙。
李甲是個家境殷實的商人,他憑藉着家族傳承的生意經和精明的頭腦,將自家的產業經營得風生水起。然而,隨着財富的不斷積累,他的內心卻逐漸被自私自利所佔據。
有一次,小鎮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農田顆粒無收,百姓們生活困苦,紛紛向富有的李甲求助。可李甲卻緊閉家門,對門外百姓的哀求充耳不聞。他心裏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財富,全然不顧鄉親們的死活。他甚至偷偷地將糧食囤積起來,準備在糧價高漲時大賺一筆。
與此相反,王乙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夫,但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看到旱災給大家帶來的災難,王乙主動拿出自己家中爲數不多的存糧,分給了周圍的鄰居。他還組織大家一起尋找水源,共同努力渡過難關。
李甲的自私自利行爲最終引起了衆怒。當旱災過去,百姓們恢復了生產,大家都不再願意與李甲有任何往來。他的生意也因爲失去了民心而一落千丈。而王乙則因爲他的善良和無私,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感激。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甲這樣自私自利的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比如秦朝的趙高,爲了自己的權力私慾,篡改詔書,逼死扶蘇,陷害忠良,最終導致秦朝的滅亡,自己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而那些心懷天下、無私奉獻的人則被後世傳頌。如唐太宗李世民,他虛心納諫,以民爲本,輕徭薄賦,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唐朝走向繁榮昌盛。
自私自利的人,只關注自己的利益,不顧及他人的死活,最終會被社會所唾棄。而只有心懷大愛,樂於奉獻,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支持,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們應當以李甲爲戒,摒棄自私自利的思想,學習王乙的善良和無私,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和諧美好。
自私自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