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殘害
成語拼音
- zì xiāng cán hài
自相殘害成語解釋
- 殘傷害。自己人互相殺害。
典故出處
-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爲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成語典故
- 愚以衣冠自相殘害,乃避地河朔,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舊五代史·唐書·李愚傳》
成語造句
-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兄弟之間爲了爭奪權力和財富,竟然做出了自相殘害的事情,實在令人痛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天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一個諸侯國中,有兩位權臣,分別是甲和乙。他們原本都深受國君的信任,手中握有重權。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
甲爲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在國君面前詆譭乙,誣陷乙有謀反之心。而乙也不甘示弱,想盡辦法收集甲的把柄,試圖一舉將其扳倒。
國君在兩人的爭鬥中逐漸失去了判斷,對他們的信任也開始動搖。國內的政治局勢變得愈發混亂,官員們紛紛選擇站隊,形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
這時,邊境傳來外敵入侵的消息。原本應該團結一致抵禦外敵的他們,卻依然沉迷於內部的爭鬥。甲甚至認爲這是一個除掉乙的絕佳機會,故意在軍事部署上給乙使絆子,導致乙率領的軍隊陷入困境。
而乙爲了報復甲,在後方截斷了甲軍隊的糧草供應,使得前線戰事喫緊。
就這樣,他們自相殘害,不顧國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最終,外敵長驅直入,這個諸侯國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百姓流離失所,國土淪陷。曾經繁華的城池變得一片荒蕪,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類似這樣自相殘害的故事屢見不鮮。比如在三國時期,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在袁紹死後,爲了爭奪繼承權而互相攻伐,使得曹操有機可乘,最終將他們逐個擊破。這些故事都警示着後人,內部的爭鬥和自相殘害只會帶來滅亡和災難,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抵禦外敵,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自相殘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