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殘殺

成語拼音

zì xiāng cán shā

自相殘殺成語解釋

殘傷害。自己人互相殺害。

典故出處

《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爲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成語典故

他成日間叫我們自相殘殺,要我們自家人都互相殺盡了,好叫他那些騷韃子來佔據我們的好土地。★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

成語造句

在那殘酷的戰爭年代,許多人爲了爭奪權力和利益,竟然不顧親情和道義,彼此之間自相殘殺。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亂世之中,有兩個相鄰的諸侯國,分別是衛和鄭。兩國的國君都野心勃勃,渴望擴張領土,增強自己的勢力。 衛國的國君衛莊公性格剛愎自用,一心想要稱霸一方。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頻繁發動戰爭,導致國內民不聊生,士兵們也疲憊不堪。而鄭國的國君鄭厲公則是一個精明且有野心的人,他一直在尋找機會削弱衛國的力量,以便自己能夠趁機擴張。 有一年,衛國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陷入了飢餓的困境。衛莊公不僅沒有采取有效的救災措施,反而決定在這個時候出兵攻打鄭國,他認爲鄭國此時必定疏於防備,可以一舉得勝。 然而,衛莊公的這一決定遭到了許多大臣的反對。其中一位忠誠的大臣進諫道:“國君,如今國內災荒嚴重,百姓生活困苦,士兵們也毫無鬥志。此時出兵,無異於自取滅亡。”但衛莊公根本聽不進去,執意發兵。 鄭國這邊,得知衛國出兵的消息後,鄭厲公卻顯得異常冷靜。他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說道:“衛國國內饑荒,士兵們士氣低落。我們可以採取誘敵深入的策略,然後一舉殲滅他們。”鄭厲公採納了這個建議。 當衛國的軍隊進入鄭國境內後,發現鄭軍似乎不堪一擊,節節敗退。衛莊公大喜過望,以爲勝利在望,便下令全力追擊。然而,這正是鄭軍的計謀。當衛軍深入鄭境後,鄭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衛軍頓時陷入了重圍。 在激烈的戰鬥中,衛軍傷亡慘重。而此時,衛莊公的一些將領爲了爭奪戰功,竟然互相指責,甚至大打出手,整個衛軍陷入了一片混亂。原本就處於劣勢的衛軍,因爲內部的自相殘殺,更加無法抵擋鄭軍的進攻,最終潰敗而逃。 衛莊公帶着殘兵敗將回到國內,面對的是國內百姓的怨聲載道和大臣們的指責。他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稱霸的夢想,反而讓國家陷入了更加艱難的境地。 這場戰爭成爲了衛國曆史上的一個恥辱,而“自相殘殺”這個詞也成爲了後人形容內部爭鬥、自我毀滅的典型寫照。它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外部困難和挑戰時,內部的團結和協作是至關重要的,否則就會像衛國軍隊那樣,因爲自相殘殺而走向失敗。

自相殘殺-成語圖片

自相殘殺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