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樽折衝

成語拼音

zǔ zūn zhé chōng

俎樽折衝成語解釋

指在會盟的席上或外交談判中制勝對方。

典故出處

《續資治通鑑·宋寧宗嘉定十四年》許國之忠,應變之略,隱然有俎樽折衝之風。”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國際談判桌上,這位外交官憑藉其卓越的智慧和謀略,巧妙周旋,彷彿在進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次次力挽狂瀾,以出色的口才和精準的判斷達成有利協議,真正做到了俎樽折衝。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雖地狹人稀,國力不強,但卻在外交舞臺上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策略。 衛國的國君深知,在列強環伺的局面下,武力的抗衡往往並非最佳選擇,而巧妙的外交斡旋方能保國安民。 當時,衛國與鄰國晉國因邊界領土問題產生了激烈的爭端。晉國兵強馬壯,欲以武力強佔衛國的土地。衛國上下,人心惶惶,大臣們紛紛主張整軍備戰,與晉國決一死戰。然而,衛國國君卻力排衆議,決定派遣一位智謀出衆的大臣前往晉國進行談判。 這位大臣肩負着衛國的生死存亡之重任,踏上了前往晉國的艱難旅程。在晉國的朝堂之上,面對晉國國君和衆多大臣的威逼利誘,他毫無懼色,言辭懇切,分析利弊。他深知,直接的對抗只會激怒晉國,導致衛國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大臣先是對晉國的強大國力表示了敬重,稱讚晉國的赫赫武功。接着,他話鋒一轉,闡述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破壞和災難。他引經據典,列舉了歷史上因窮兵黷武而導致國家衰敗的例子,使得晉國國君和大臣們陷入了沉思。 然後,大臣提出了一個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案。他指出,衛國願意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讓步,以顯示對晉國的尊重和友好。同時,他也強調了衛國與晉國長期保持友好關係所能帶來的諸多好處,如貿易的繁榮、邊境的安寧等。 在整個談判過程中,這位大臣始終保持着冷靜和堅定,以巧妙的言辭和靈活的策略,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最終,晉國國君被他的智慧和誠意所打動,同意了和平解決爭端的方案,避免了一場兵戎相見的災難。 這位大臣在外交場上不憑藉武力,僅以言辭和智慧便成功化解了衛國的危機,其所爲正如“俎樽折衝”一般。他以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樽俎之間,折衝樽俎,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利益,爲衛國贏得了和平與安寧。 衛國也因此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得以在列強的夾縫中生存和發展,成爲了外交智慧的典範,被後世所傳頌。

俎樽折衝-成語圖片

俎樽折衝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