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於塗炭

成語拼音

zuò yú tú tàn

坐於塗炭成語解釋

塗炭比喻污濁的地方。坐在泥塗、炭灰上。比喻處於不乾淨的環境,自身也被玷污。

典故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立於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如今這世界仍有許多地區的人民深陷戰火,過着坐於塗炭的生活,實在令人痛心。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段令人唏噓不已的故事。 那是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國家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個小國,君主昏庸無能,終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對國家大事毫不關心。而朝堂之上,奸臣當道,他們結黨營私,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使得國家財政空虛,國力日漸衰弱。 在這個國家的邊境地區,經常遭受外敵的侵擾。由於軍隊長期缺乏訓練,裝備簡陋,根本無法抵禦外敵的進攻。百姓們被迫背井離鄉,四處逃亡,田地荒蕪,一片淒涼景象。 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忠臣,他心繫國家和百姓,多次向君主進諫,希望君主能夠勵精圖治,整頓朝綱,抵禦外敵,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然而,昏庸的君主不僅不聽從他的建議,反而聽信奸臣的讒言,將李義貶爲庶民。 李義雖然被貶,但他並沒有放棄拯救國家和百姓的信念。他四處奔走,聯絡有志之士,準備起義推翻這個腐朽的政權。 在李義的努力下,終於聚集了一支強大的起義軍。他們高舉正義的旗幟,向都城進發。一路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因爲大家都渴望結束這種痛苦的生活。 當起義軍兵臨城下時,城中的百姓紛紛響應,打開城門迎接起義軍。昏庸的君主和姦臣們見大勢已去,紛紛落荒而逃。 李義帶領起義軍進入都城後,迅速整頓朝政,廢除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減輕百姓的賦稅和徭役。他還積極組織軍隊進行訓練,加強邊境的防禦,使得國家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安寧。 在李義的治理下,百姓們終於擺脫了那種坐於塗炭的悲慘生活,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他們對李義充滿了感激和敬意,將他視爲國家的救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國家陷入混亂和困境時,只要有像李義這樣心懷正義、敢於挺身而出的人,就能夠拯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讓國家重新走向繁榮昌盛。

坐於塗炭-成語圖片

坐於塗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