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伏低
成語拼音
- zuò xiǎo fú dī
做小伏低成語解釋
- 形容低聲下氣,巴結奉承。
典故出處
- 元·無名氏《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第一折你只是裝着做小伏低,你若是得空偷閒便擇離。”
成語典故
- 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劉備安肯做小伏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成語造句
- 他在公司裏總是表現得恭順謙遜,對領導言聽計從,簡直就是做小伏低。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家族,分別是張家和李家。張家財大氣粗,家族中的子弟多有驕橫之氣;而李家則相對貧寒,平日裏行事低調,只求安穩度日。
李家有個叫李二郎的年輕人,他聰明勤勞,心地善良,但因家境所限,常常遭受張家子弟的欺凌。然而,李二郎深知以自己目前的力量無法與張家正面抗衡,便選擇了隱忍。
有一次,鎮上舉行盛大的廟會,熱鬧非凡。李二郎在廟會上擺了個小攤位,售賣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不料,張家的一位公子路過,看中了一件精美的木雕,卻不想付錢,強行拿走。李二郎心中氣憤,但還是強壓怒火,做小伏低,陪着笑臉說:“公子若喜歡,拿去便是。”
回到家中,李二郎的父親埋怨他太過軟弱。李二郎卻道:“爹,如今張家勢大,我們若與之衝突,定會喫大虧。暫時的做小伏低,是爲了日後能有出頭之日。”
時光流轉,李二郎始終默默努力。他白天勞作,晚上刻苦讀書,期望有朝一日能通過科舉改變家族的命運。而張家子弟依舊仗勢欺人,揮霍無度,家族產業逐漸衰敗。
終於,李二郎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金榜題名。他被任命爲當地的官員,回到了家鄉。此時的張家,因經營不善,已陷入困境。
李二郎並沒有藉機報復張家,而是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他深知,得饒人處且饒人,冤家宜解不宜結。在他的治理下,小鎮日益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李二郎的故事傳頌開來,人們對他的智慧和胸懷稱讚不已。他當初的做小伏低並非是懦弱無能,而是一種以退爲進的策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爲家鄉帶來了福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或困難的局面時,有時候適當的做小伏低,是爲了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從而實現更大的目標。正如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困境中保持冷靜和忍耐,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做小伏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