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成語拼音
- wú miàn mù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成語解釋
- 以之爲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典故出處
-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爲!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成語典故
- 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率領8000江東子弟組成的部隊攻打秦軍,他們越戰越勇,勢力也越來越大。由於項羽剛愎自用,聽不進部下的意見,一意孤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在垓下烏江邊,四面楚歌,江東子弟死傷無數,項羽感覺沒臉見江東父老就拔劍自刎。
成語造句
- 他覺得自己此次失敗太過慘重,實在是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英雄輩出。項羽,這位力能扛鼎的豪傑,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項羽自幼胸懷大志,跟隨叔父項梁起兵反秦。他憑藉着過人的勇猛和軍事才能,在戰場上屢戰屢勝,聲名遠揚。在與秦軍的一系列戰鬥中,項羽展現出了無與倫比的霸氣和決心,他帶領着楚軍以少勝多,大破秦軍,爲推翻秦朝統治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勢逐漸發生了變化。劉邦勢力的崛起,讓項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雖然依舊勇猛,但在戰略和政治上卻逐漸陷入了被動。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項羽遭遇了重大挫折。他的軍隊損失慘重,陷入了困境。此時的項羽,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他想起了曾經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將士們,想起了自己對江東父老的承諾。
最終,項羽帶領着殘部退到了烏江邊。望着滔滔江水,項羽心中百感交集。他深知自己已無顏再回到江東,面對那些曾經對他寄予厚望的父老鄉親。他感慨地說道:“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說罷,項羽毅然決然地拔劍自刎,結束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項羽的故事,成爲了“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這一成語的出處。這個成語表達了一個人因爲羞愧、自責而覺得無顏面對家鄉的親人或朋友。它也反映了項羽那種強烈的自尊心和責任感,他寧願選擇以死謝罪,也不願苟且偷生。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項羽的故事卻永遠被人們銘記。他的勇猛、他的霸氣、他的失敗,都成爲了後人不斷探討和反思的話題。“無面目見江東父老”這一成語,也時刻提醒着人們,要珍惜自己的聲譽和責任,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有勇氣去承擔後果,而不是逃避責任。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的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儘管項羽最終失敗了,但他的精神和事蹟卻永遠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