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厭
成語拼音
- xué ér bù yàn
學而不厭成語解釋
- 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典故出處
- 《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在教學上有豐富的經驗,常常與學生們一道研討問題,給學生解決各種疑難問題,他鼓勵學生培養很好的品德,深入鑽研,提出“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生讚揚孔子教學的耐心,孔子謙遜地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成語造句
- 我們應該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像那些真正熱愛知識的人一樣,對學習始終學而不厭,不斷追求進步。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孔丘的年輕人,他自幼聰慧好學,對知識有着無比的渴望。
孔丘十分熱愛學習,無論是儒家經典、歷史典籍,還是禮儀道德等方面的知識,他都如飢似渴地去鑽研。他常常爲了弄明白一個道理而廢寢忘食,爲了掌握一種技能而反覆練習。他四處拜訪名師,虛心求教,不斷地充實自己。
隨着時間的推移,孔丘的學識日益淵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對學習的執着和熱情,始終學而不厭。他明白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有一次,孔丘和他的弟子們在周遊列國的途中遇到了一位精通音律的老者。孔丘對音律也很感興趣,便虛心地向老者請教。老者見他態度誠懇,便詳細地給他講解了音律的奧祕。孔丘聽得十分入神,不斷地提出問題,並且認真地記錄下來。在之後的日子裏,他反覆琢磨這些知識,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還有一回,孔丘得到了一本珍貴的古籍,裏面記載了許多他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和思想。他如獲至寶,日夜研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和弟子們一起探討。有時候,爲了一個字的含義或者一句話的理解,他們可以爭論一整天。但孔丘從不覺得厭煩,反而享受這種在學習中探索和進步的過程。
正是因爲孔丘這種學而不厭的精神,使得他最終成爲了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學說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他的弟子們遍佈天下,將他的思想和理念傳承下去。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孔丘這樣學而不厭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不斷追求知識,不斷突破自我,爲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只有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也應該像那些先賢們一樣,保持對學習的熱愛和執着,永遠不滿足於現狀,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探索、不斷成長。
學而不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