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聽

成語拼音

xǐ ěr gōng tīng

洗耳恭聽成語解釋

洗乾淨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典故出處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請大王試說一遍,容小官洗耳恭聽。”

成語典故

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爲“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當時堯還以爲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裏,這時正巧牽着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幹什麼。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並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乾淨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麼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着,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據《巢縣誌》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聖賢許由“浮游於世,貪求聖名”,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願聽從巢父忠告。後人爲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爲“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生。

成語造句

對於老師的教導,我會認真傾聽,洗耳恭聽每一個字。

成語故事

在遠古時期,有一個叫許由的人,他品德高尚,才華出衆。許由生活在一個寧靜的山林中,過着與世無爭的生活。 當時,堯帝年老,他想要尋找一位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來接替他的位置。經過多方打聽和考察,堯帝認爲許由是最合適的人選。於是,堯帝親自來到許由居住的地方,誠懇地對他說:“許由啊,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的品德和才能都令我十分欽佩。我想把天下讓給你來治理,希望你能接受。” 然而,許由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堯帝的請求。他說:“您已經把天下治理得很好了,我怎麼能再去承擔這樣的重任呢?而且我志不在此,我更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山林之中。”堯帝聽了許由的話,仍然不肯放棄,繼續勸說他。 許由見堯帝如此執着,感到十分無奈和煩惱。爲了表明自己的決心,他決定離開這個地方,去到箕山隱居起來。 後來,許由的朋友巢父牽着牛路過箕山,看到許由,便詢問他發生了什麼事。許由便把堯帝讓位給他的事情告訴了巢父。巢父聽後,不但沒有同情許由,反而責備他說:“你怎麼能因爲這件事而四處躲藏呢?你這樣做,不是把名聲看得太重了嗎?你要是真的不想接受堯帝的讓位,就應該默默地離開,而不是到處宣揚。你這樣做,只會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讓你更加出名。” 許由聽了巢父的話,深感慚愧。他覺得巢父說得很有道理,自己確實不應該因爲這件事而煩惱。於是,許由走到溪邊,用清水洗了洗自己的耳朵,以此來表示自己要洗淨那些世俗的話語和名聲的紛擾,他想要真正做到與世無爭,不被外界的名利所影響。 從此,“洗耳恭聽”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專心、恭敬地聽別人講話。許由洗耳的故事也成爲了一個經典的典故,提醒人們不要過於看重名利,要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淡泊,追求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文人墨客都以許由爲榜樣,追求那種超脫世俗的境界。他們用自己的詩歌和文章,表達對許由的敬仰和對淡泊名利生活的嚮往。而“洗耳恭聽”這個成語,也一直被人們用來強調在交流中應有的尊重和專注,成爲了中華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洗耳恭聽-成語圖片

洗耳恭聽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