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

成語拼音

yī máo bù bá

一毛不拔成語解釋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爲我主義。後形容爲人非常吝嗇自私。

典故出處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

成語典故

出處《孟子 盡心上》楊子取爲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爲之。釋義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故事墨子,名翟,是站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釐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離滑釐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楊朱默不作答。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爲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成語造句

他對錢財十分看重,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總是斤斤計較,簡直就是一毛不拔。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楊朱的人,他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思想家。 楊朱的學說在當時頗具影響力,他極爲重視個人的利益和自由。有一次,他的學生問他:“如果拔掉您身上的一根汗毛,就可以讓天下人都得到好處,您願意這樣做嗎?”楊朱沉思片刻後回答道:“天下人的問題,絕不是靠拔掉我一根汗毛就能解決的。” 這件事傳出去後,人們就用“一毛不拔”來形容楊朱這種極度重視自我、不願意爲他人或公共利益做出一點犧牲的行爲。楊朱認爲,每個人都應該首要關注自己的生命和利益,不能輕易地爲了他人而損害自己。 這種觀點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些人認爲楊朱的思想過於自私,不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發展;而另一些人則認爲他強調了個人的價值和權利,有其合理性。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不少類似楊朱這樣被認爲“一毛不拔”的人。比如有些守財奴,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財富積累,對他人的困苦視而不見。他們寧願把錢財緊緊握在手中,也不願意拿出一點來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地批判“一毛不拔”。在某些情況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隨意被他人侵犯,也是一種必要的行爲。只是如果這種態度走向極端,完全不顧及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那就會變得狹隘和自私。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在自我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我們不能毫無原則地犧牲自己,但也不能像楊朱那樣“一毛不拔”。我們需要有一顆關愛他人、樂於奉獻的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爲社會做出貢獻,這樣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世界。 總之,“一毛不拔”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要正確看待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關係,避免走向極端,既不能過於自私自利,也不能毫無底線地付出,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選擇。

一毛不拔-成語圖片

一毛不拔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