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成語拼音
- yī mù sān zhuō fà,yī fàn sān tǔ bǔ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成語解釋
- 沐:洗頭;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頭與喫一頓飯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形容爲延攬賢才而忙碌
典故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成語典故
- 西周時期,周成王繼承父親的遺志,分封諸侯,他封伯禽爲魯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賀,說:“你以前是魯國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後不要忘記你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現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愛惜人才。”。
成語造句
- 他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猶如周公一般,可謂是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竭盡全力地招攬賢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周朝,有一位偉大的君主,他就是周公姬旦。
周公輔佐周成王治理天下,他深知國家初建,百廢待興,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和心血。爲了能夠招攬天下賢才,爲國家的建設出謀劃策,周公可謂是殫精竭慮。
有一天,周公正在洗頭,突然有人前來稟報有賢士求見。周公毫不猶豫地停下洗頭,挽起頭髮就去接見賢士,生怕稍有怠慢就錯失了人才。等與賢士交談完畢,周公又繼續洗頭,可沒洗一會兒,又有賢士到來,周公再次停下,如此反覆,一次洗頭竟然中斷了三次。
還有一次,周公正在喫飯,飯菜剛送到嘴邊,就有賢士前來拜訪。周公立刻放下碗筷,起身去迎接賢士,認真地傾聽他們的見解和建議,誠懇地與他們交流。一頓飯的時間,因爲不斷有賢士到來,周公竟然三次吐出嘴裏的食物。
周公的這種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舉動,讓天下的賢才們深受感動。他們紛紛慕名而來,願意爲周朝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周公的不懈努力下,周朝逐漸走向昌盛,國家日益強大。
正如《史記》中記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周公的這種精神,成爲了後世君主和仁人志士學習的榜樣。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這個成語,也正是源自周公的這段事蹟。它生動地體現了一個人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真誠渴望,爲了招攬賢才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都是極其寶貴的,它提醒着人們,只有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才能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成就偉大的事業。即使在千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周公的事蹟依然熠熠生輝,激勵着我們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迎接人才,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