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飯三吐哺
成語拼音
- yī fàn sān tǔ bǔ
一飯三吐哺成語解釋
- 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典故出處
- 《史記·魯周公世家》:“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勿以國驕人。”
成語典故
- 西周時期,周成王繼承父親的遺志,分封諸侯,他封伯禽爲魯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賀,說:“你以前是魯國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後不要忘記你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現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愛惜人才。”。
成語造句
- 他爲了事業兢兢業業,勤奮努力,其拼搏精神讓人想起了周公的一飯三吐哺。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周朝,有一位偉大的君主,他就是周公姬旦。
周公輔佐周武王滅掉商朝後,周武王不久便去世了,繼位的周成王年紀尚小,根本無法處理國家大事。周公爲了周朝的穩定和發展,毅然承擔起了攝政的重任。
在周公攝政期間,他可謂是殫精竭慮,日夜操勞。他一面致力於制定各種規章制度,以確保國家的有序運轉;一面還要處理衆多的政務和外交事務。他的勤勉和盡責贏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
周公禮賢下士,十分重視人才。有一次,周公正在喫飯,突然有賢士前來求見。周公毫不猶豫地放下手中的食物,趕忙去接見賢士,耐心地傾聽他的見解和建議。然而,在交談的過程中,又有其他賢士前來。周公再次停下,去迎接新的來訪者,認真與他們交流。就這樣,一頓飯的工夫,周公因爲多次起身去接待賢士,竟然三次把喫到嘴裏的食物吐了出來。他的這種求賢若渴的態度和對人才的尊重,讓衆多賢能之士紛紛前來投靠周朝,爲周朝的繁榮和發展貢獻了力量。
正如《史記》中所記載:“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周公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禮賢下士,什麼是對人才的珍視。
在周公的努力下,周朝逐漸走向強盛,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他的功績和品德成爲了後世的楷模,他“一飯三吐哺”的故事也流傳千古,激勵着後人要重視人才,要以謙遜和真誠的態度對待有才能的人。這個成語故事不僅僅是一段歷史的見證,更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提醒着我們在追求事業成功的道路上,不能忽視人才的力量,要以寬廣的胸懷和真誠的態度去接納和培養人才,如此,才能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一飯三吐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