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饋十起

成語拼音

yī kuì shí qǐ

一饋十起成語解釋

饋:以食物送人,這裏指喫飯。喫一頓飯要起來十次。形容事務繁忙。

典故出處

《淮南子·汜論訓》:“當此之時,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

成語典故

大禹因爲治水有功而成爲夏朝的第一個君主,他告訴百姓要找他辦事得敲五種不同的聲音,即鐘聲、鼓聲、磬聲、召聲和繹聲。百姓紛紛去找他,他經常是“一饋而十起,一沐而三捉髮,以勞天下之民。”熱情地聽取羣衆意見。

成語造句

他工作起來十分勤奮,經常是一饋十起,從不停歇。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賢人名叫大禹。 大禹生活的時代,洪水氾濫成災,給百姓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災難。爲了治理洪水,大禹肩負起了這一艱鉅的使命。 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治水工作中,幾乎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大禹總是奔波在各個受災地區,親自查看水情,制定治水方案。他每天都忙碌不停,經常是剛喫一口飯,就有人來稟報水情或者出現新的問題,他便立刻放下碗筷去處理,如此頻繁反覆,真可謂是“一饋十起”。 在治水的過程中,大禹歷經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他率領民衆挖渠引流,修築堤壩,有時候甚至要親自跳入水中去搶險。他的努力和付出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大家都齊心協力地跟着他一起治水。 有一次,大禹正在喫飯,突然傳來消息說一處堤壩出現了險情。他毫不猶豫地放下食物,迅速帶領衆人趕往現場。經過晝夜不停地奮戰,終於成功地排除了險情,保住了堤壩。 就這樣,大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着治水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洪水終於被治理好了,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大禹這種爲了百姓利益,不辭辛勞,“一饋十起”的精神,也被人們傳頌千古。 歷史上,像大禹這樣一心爲民的賢能之士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爲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這種精神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毫不退縮。我們應該銘記這些偉大的人物和他們的事蹟,傳承和弘揚這種寶貴的精神,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饋十起-成語圖片

一饋十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