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聲載道

成語拼音

yuàn shēng zài dào

怨聲載道成語解釋

載:充滿。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羣衆普遍強烈不滿。

典故出處

《詩比·大雅·生民》:“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後漢書·李固傳》:“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成語典故

東漢時期,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漢順帝下詔,讓各地有才能的人到都城洛陽參加考試,選拔出李固擔任議郎,李固被宦官排擠出京城,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希望朝廷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杜絕奢侈浪費,避免百姓怨聲載道。

成語造句

路上的交通堵塞嚴重,人們的抱怨聲此起彼伏,簡直是怨聲載道。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王昏庸無道,只知道貪圖享樂,完全不顧百姓的死活。 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不斷地加重賦稅,強徵勞役,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許多人家徒四壁,喫不飽穿不暖,甚至出現了賣兒賣女的悲慘景象。而那些官員們卻趁機搜刮民脂民膏,中飽私囊,過着奢侈的生活。 在這個國家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位名叫李三的農民。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在田地裏勞作,但收穫的糧食大部分都被官府收走了,自己和家人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他的妻子因爲長期營養不良,身體非常虛弱,經常生病。李三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有一天,李三聽說國王又要修建一座豪華的宮殿,需要徵集大量的勞工。他知道,如果自己被徵去,家裏就徹底沒有了生活來源,妻子和孩子可能會餓死。於是,他決定和其他村民一起反抗。他們聚集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抵制官府的徵調。 然而,他們的行動很快就被官府發現了。官府派出軍隊前來鎮壓,對這些反抗的村民進行了殘酷的毆打和抓捕。許多村民被打得遍體鱗傷,甚至有人被當場打死。李三也被抓住了,他被關在監獄裏,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百姓們對國王和官府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強烈,整個國家都瀰漫着一股怨氣。人們在路上相遇,都會忍不住抱怨幾句,大街小巷都充滿了怨聲。 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終於有一天,一位有識之士站了出來。他名叫張華,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他看到國家陷入如此困境,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心中十分悲痛。他決定帶領百姓們起來反抗,推翻這個昏庸無道的國王。 張華四處奔走,宣傳自己的思想,呼籲百姓們團結起來,共同對抗暴政。越來越多的百姓響應他的號召,加入到反抗的隊伍中來。他們拿起武器,與官府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經過一場艱苦的鬥爭,百姓們終於推翻了國王的統治,建立了一個新的政權。新的國王吸取了前任的教訓,開始關注百姓的生活,減輕賦稅,推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百姓們的生活逐漸得到了改善,怨聲也漸漸消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如果不關心百姓的死活,只知道自己享樂,必然會引起百姓的怨聲載道。只有當統治者真正爲百姓着想,才能贏得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怨聲載道-成語圖片

怨聲載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