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聲滿道
成語拼音
- yuàn shēng mǎn dào
怨聲滿道成語解釋
- 道:道路。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羣衆普遍強烈不滿和怨恨
典故出處
-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李固傳》:“前孝安皇帝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固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成語典故
- 東漢時期,外戚和宦官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漢順帝下詔,讓各地有才能的人到都城洛陽參加考試,選拔出李固擔任議郎,李固被宦官排擠出京城,就給大將軍梁商寫信,希望朝廷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杜絕奢侈浪費,避免百姓怨聲載道。
成語造句
- 路上發生了嚴重的堵車,導致人們的行程被耽誤,一時間怨聲滿道。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曾經發生過這樣一段故事。
這個國家的君王在最初繼位時,也曾立志要讓國家繁榮昌盛,讓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漸漸迷失在權力與慾望之中。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他不斷加重百姓的賦稅,強徵勞役,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
百姓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他們每日辛苦勞作,卻依然難以維持生計。田間的收成大部分被官府收走,家中的壯勞力被拉去服勞役,留下老弱婦孺艱難支撐着家庭。日子一天天過去,百姓們心中的不滿與怨恨逐漸累積。
許多人家破人亡,流離失所,餓殍遍野的景象隨處可見。百姓們開始私下議論,怨聲漸漸傳出。一開始只是幾個人的小聲抱怨,後來就如同星星之火般迅速蔓延,變成了怨聲載道。
有一位忠誠而勇敢的大臣,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和國家的危機,多次冒死進諫君王,希望他能改變政策,減輕百姓負擔。然而,君王卻對他的諫言充耳不聞,甚至認爲他是在故意擾亂朝綱,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罰。
與此同時,周邊的一些國家看到這個國家內部的混亂和百姓的怨聲,開始蠢蠢欲動,試圖趁虛而入。國家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
終於,百姓們再也無法忍受這種苦難的生活。在一些有識之士的帶領下,他們紛紛揭竿而起,反抗君王的暴政。一時間,國內局勢動盪不安,戰火紛飛。
而那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君王,此刻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一切都已經太遲了,他曾經擁有的輝煌和權力如過眼雲煙般消散。最終,這個國家在百姓的怨聲和戰火的洗禮中走向了衰落。
這段歷史成爲了後世的一個教訓,提醒着人們要時刻關注百姓的訴求,不可一意孤行,否則終將自食惡果。怨聲滿道的景象,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民心向背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做到以民爲本,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正如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個故事也告誡着後來的執政者們,要傾聽民衆的聲音,避免重蹈覆轍。
怨聲滿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