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

成語拼音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出淤泥而不染成語解釋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長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典故出處

宋·朱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期,理學開創者周敦頤定居到廬山蓮花峯下的濂溪邊著書立說,他著有《太極圖說》和《通書》,提出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他認爲菊花像人間的隱士,牡丹像人間的富貴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像人間的君子。

成語造句

他身處複雜的環境之中,卻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着自己的高尚品格和堅定信念。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周敦頤的學者。他生活在一個社會風氣較爲複雜的時期。 周敦頤爲官一方,清正廉潔,秉持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他所在的地方,官場中存在着諸多的貪污腐敗和不良之風。許多官員爲了私利不擇手段,與地方的富商勾結,魚肉百姓。然而,周敦頤卻如同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始終堅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線。 有一次,當地的一位富商爲了謀取私利,試圖賄賂周敦頤,送上了大量的錢財和珍貴的禮物。但周敦頤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並嚴厲地斥責了富商的這種行爲。他說:“爲官者,當以民爲本,豈能爲了一己之私而違背天理良心。”周敦頤的行爲引起了其他官員的不滿和嫉妒,他們紛紛在背後詆譭他,試圖讓他失去官職。但周敦頤毫不在意這些閒言碎語,依然我行我素,盡心盡力地爲百姓做事。 他常常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爲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他致力於改善民生,修建水利設施,促進農業發展。在他的治理下,當地的百姓生活逐漸改善,社會秩序也變得更加穩定。周敦頤的品德和行爲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他們將周敦頤視爲清官的典範。 儘管身處那個充滿污濁之氣的環境中,但周敦頤始終保持着自己的高潔品質。他就像那生長在淤泥中的蓮花,雖然根部浸泡在淤泥之中,但它的花朵卻依然潔白無瑕,散發着陣陣清香。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爲後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正如《愛蓮說》中所描述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周敦頤以蓮自喻,表達了自己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堅守。他的故事也流傳千古,激勵着無數的人在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時,能夠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成爲那朵在淤泥中依然綻放的美麗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成語圖片

出淤泥而不染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