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水不救近火
成語拼音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
遠水不救近火成語解釋
- 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典故出處
- 《韓非子·說林上》:“失火而取水於海,海水雖多,火必不滅矣,遠水不救近火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小國魯國與強大的齊國相鄰,魯穆公擔心自己的安全,想把兒子送到晉國與楚國去做官,藉以拉攏兩國。大臣犁沮堅決反對,他認爲這是遠水不救近火。晉國與楚國離魯國很遠,一旦受到齊國的攻擊,他們不可能及時救援。
成語造句
- 當家裏突然發生緊急情況時,住在遠方的親戚根本無法提供及時的幫助,正所謂遠水不救近火。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有一次,齊國遭到了嚴重的饑荒,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齊王急忙派人向自己的盟國趙國求救,希望趙國能借給自己一些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趙國的國君接到齊王的求救信後,考慮了一番。大臣們有的認爲應該相助,有的則覺得要謹慎行事。最終,趙國國君還是決定援助齊國,畢竟兩國長期保持着盟國關係。
然而,在趙國籌備糧食準備運往齊國的過程中,齊國的情況卻越來越危急。一些大臣焦急地對齊王說:“大王,趙國雖然答應援助,但路途遙遠,等他們的糧食運到,恐怕我們的百姓已經餓死很多了。這就好比遠水不救近火啊。”
齊王聽後,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心急如焚,卻又無可奈何。
正在這時,齊王的一位謀士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對齊王說:“大王,我們附近有一個富有的財主,他家裏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我們何不去向他借一些呢?這樣可以解我們的燃眉之急。”齊王覺得這是個可行的辦法,於是親自帶人去財主家借糧。
財主一開始並不願意借糧,他說:“我的糧食也是辛苦積攢下來的,不能隨便借給別人。”齊王誠懇地說:“我知道你的難處,但是現在百姓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沒有糧食,很多人都會餓死。等趙國的糧食一到,我立刻就會還你。”在齊王的一再懇求下,財主最終還是答應借糧給齊國。
就這樣,齊國靠着從財主那裏借來的糧食,暫時緩解了饑荒的危機。等到趙國的糧食運到的時候,齊國的情況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不能僅僅依賴遠方的援助,而應該首先考慮身邊的資源和可能性。遠水不救近火,我們要善於利用身邊的一切有利條件,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同時,也不能忽視與鄰國和盟國之間的關係,因爲在關鍵時刻,他們的幫助也可能是至關重要的。就如同齊國,雖然趙國的援助很重要,但在緊急情況下,近處財主的糧食纔是最直接有效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我們也要明白這個道理,要懂得靈活應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遠水不救近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