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以德
成語拼音
- ài rén yǐ dé
愛人以德成語解釋
- 愛人愛護別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人。泛指對人不偏私偏愛,不姑息遷就。
典故出處
- 《禮記·檀弓上》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成語典故
- 軾聞琦語,曰公可謂愛人以德矣。”★《宋史·蘇軾傳》
成語造句
- 我們與人相處,應當學會尊重他人的選擇和決定,而非一味地強迫,要做到愛人以德。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治國才能,但他性格上存在一些缺陷。
衛靈公手下有一位大臣叫蘧伯玉,他是一個品德高尚、智慧非凡的人。蘧伯玉十分忠誠地輔佐衛靈公,經常直言進諫,希望國君能夠成爲一位賢明的君主。
有一次,衛靈公做出了一個不太恰當的決策,這個決策可能會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一些不良後果。其他大臣們要麼不敢吭聲,要麼只是委婉地提出一些不痛不癢的意見。然而,蘧伯玉卻挺身而出,他誠懇地向衛靈公指出這個決策的弊端,並提出了更合理的建議。
衛靈公一開始有些不高興,甚至覺得蘧伯玉是在故意和他作對。但蘧伯玉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依然堅持以正直的態度和真誠的言語來勸說衛靈公。他對衛靈公說:“國君,我之所以如此直言不諱,並非是要冒犯您,而是真心希望您能夠成爲一位更好的君主,讓衛國更加繁榮昌盛。我這是愛人以德,希望您能夠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衛靈公聽了蘧伯玉的話,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蘧伯玉一直以來對自己的忠誠和奉獻,以及他的高尚品德。漸漸地,衛靈公意識到蘧伯玉的建議是正確的,自己確實不應該固執己見。於是,他接受了蘧伯玉的建議,修改了之前的決策。
從那以後,衛靈公對蘧伯玉更加敬重,也更加願意聽取他的意見。而蘧伯玉也一如既往地以愛人以德的精神來輔佐衛靈公,幫助他治理國家。
在蘧伯玉的影響下,衛國的政治逐漸清明,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蘧伯玉的事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大家學習的榜樣。
愛人以德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告訴我們,真正愛一個人,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和順從,而是要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標準去要求對方、幫助對方成長和進步。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對待家人、朋友還是同事,都應該秉持愛人以德的精神,以真誠和善意去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讓他們成爲更好的人。這樣,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纔會更加美好。正如蘧伯玉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人以德的真諦,爲衛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一樣,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爲身邊的人帶來積極的影響,共同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愛人以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