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忍無親

成語拼音

ān rěn wú qīn

安忍無親成語解釋

安忍習於殘忍,不以爲異。安心於做殘忍的事情,因而無所謂親人。

典故出處

《左傳·隱公四年》夫州籲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

成語典故

李世績之安忍無親也,置父於竇建德之刃下而不恤。★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唐高宗》

成語造句

他對待朋友的態度十分惡劣,爲了利益不擇手段,最終落得個安忍無親的下場。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的公子,名叫州籲。州籲自幼好武,性情暴戾。他的父親衛莊公對他十分寵愛,任由他胡作非爲,卻從不加以約束。 當時,衛國的大夫石碏看出了州籲的問題,他多次勸諫衛莊公,希望莊公能對州籲加以管教,以免日後釀成大禍。然而,衛莊公卻不以爲意,依然放縱州籲。 隨着時間的推移,州籲的行爲越來越放肆,他不僅與一些不法之徒結交,還經常欺壓百姓。石碏見此情景,再次進言,警告莊公說:“過分寵愛州籲,會讓他變得驕橫跋扈,這樣下去,將來必定會惹出大禍,所謂‘安忍無親’,一個人如果毫無節制地放縱自己的行爲,最終會衆叛親離。”但莊公依然沒有聽取石碏的建議。 後來,衛莊公去世,州籲的兄長繼承了國君之位。州籲對此十分不滿,他認爲自己更有能力成爲國君。於是,他糾結了一批死黨,發動了叛亂,殺死了自己的兄長,篡奪了衛國的君位。 州籲當上國君後,不但沒有收斂自己的行爲,反而變本加厲。他橫徵暴斂,大興土木,搞得衛國國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百姓們對他的殘暴統治敢怒而不敢言。 而州籲的倒行逆施也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警惕和不滿。周邊的國家都對衛國採取了疏遠和戒備的態度。州籲原本以爲自己當上國君後就可以爲所欲爲,但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已經讓他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 石碏看到衛國的局勢日益混亂,心中十分憂慮。他深知州籲的統治不會長久,必須想辦法除掉這個禍害。於是,石碏暗中與陳國聯繫,策劃了一場除掉州籲的行動。 最終,在石碏的策劃下,州籲在前往陳國的途中被陳國的軍隊抓獲。隨後,石碏派人將州籲處死,結束了他短暫而又殘暴的統治。衛國也在經歷了這場動盪後,逐漸恢復了平靜。 從州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安忍無親”這個成語所蘊含的道理是多麼深刻。一個人如果只顧及自己的慾望和利益,毫無憐憫和剋制地行事,最終必然會失去他人的支持和信任,走向孤立和失敗。歷史的教訓總是值得我們銘記和反思,我們應當以此爲戒,在生活中秉持善良和正義,避免重蹈覆轍。

安忍無親-成語圖片

安忍無親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