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束甲

成語拼音

àn bīng shù jiǎ

按兵束甲成語解釋

按兵軍隊停止行進。甲鎧甲,泛指武器裝備。止兵不前,捆起鎧甲。指解除武裝,停戰言降。

典故出處

《赤壁之戰》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前方戰況不明,我方暫且選擇休整,不再貿然出擊,以觀其變,就如同古人所說的按兵束甲,等待最佳時機。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紛爭不斷。其中,有一位勢力強大的諸侯名叫曹操。 當時,曹操欲南征東吳,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東吳的孫權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十分憂慮。他召集手下的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有的主張迎戰,有的則建議求和。 其中,有一位名叫魯肅的大臣,他冷靜地分析了局勢。他認爲曹操的軍隊雖然強大,但長途跋涉而來,必然疲憊不堪。而東吳有着天險可守,只要合理應對,未必不能抵禦曹操的進攻。 孫權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採納魯肅的建議,按兵束甲,暫不主動出擊,而是積極做好防禦準備。他下令加強江邊的防禦工事,訓練士兵,儲備物資,以等待最佳的戰機。 曹操見東吳按兵束甲,沒有輕易出戰,心中也有些疑慮。他擔心東吳有什麼陰謀詭計,不敢貿然進攻。而此時,曹操的軍隊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糧草供應不足,士兵們疲憊不堪。 就在曹操猶豫不決之時,東吳這邊卻出現了轉機。劉備派遣諸葛亮來到東吳,與孫權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孫權見有了劉備的相助,信心大增。 終於,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孫權果斷下令出擊。東吳的軍隊在長江上與曹操的軍隊展開了一場激戰。由於東吳準備充分,士氣高昂,再加上諸葛亮的智謀相助,最終東吳取得了勝利,曹操只得帶着殘兵敗將退回北方。 這場戰役讓東吳在亂世中站穩了腳跟,也讓孫權的威望大增。而孫權按兵束甲、伺機而動的策略,也成爲了後世人們在面對強敵時值得借鑑的智慧之舉。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權正是通過對局勢的準確判斷和合理的戰略安排,才成功地抵禦了曹操的進攻,爲東吳的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按兵束甲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不要盲目行動,而要冷靜觀察、等待時機,以做出最明智的決策。

按兵束甲-成語圖片

按兵束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