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悔無及
成語拼音
- ào huǐ wú jí
懊悔無及成語解釋
- 後悔已來不及了。
典故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着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因爲一時衝動犯下大錯,如今事已至此,懊悔無及。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是兩個相鄰的諸侯國,它們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和衝突。
吳國的國王闔閭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擴張自己的領土和勢力。在一次與越國的交戰中,闔閭不幸受傷,最終去世。闔閭的兒子夫差繼位後,發誓要爲父親報仇雪恨。
夫差日夜操練軍隊,積極備戰。而越國這邊,越王勾踐得知夫差的決心後,有些輕敵,他認爲吳國剛剛經歷國王去世,國內局勢不穩,應該趁此機會主動出擊。勾踐的大臣范蠡極力勸阻,但勾踐一意孤行,率領越軍主動進攻吳國。
夫差得知越軍來襲,立刻率領精銳部隊迎戰。在戰鬥中,吳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越軍被打得大敗。勾踐帶着殘兵敗將狼狽逃回越國。
此時的勾踐懊悔不已,他意識到自己的輕敵和魯莽導致瞭如此慘重的失敗。然而,一切都已經太晚了,越國面臨着被吳國吞併的巨大危機。
范蠡建議勾踐向吳國求和,勾踐無奈之下只得派使者前往吳國求和。夫差一開始並不答應,但在大臣們的勸說下,最終同意了越國的求和,但要求勾踐夫婦到吳國爲奴。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過着屈辱的生活。他們住在簡陋的石屋裏,幹着最苦最累的活。勾踐心中充滿了懊悔,但他知道現在只有忍辱負重,纔有機會復國。
在吳國的日子裏,勾踐臥薪嚐膽,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失敗的恥辱。經過多年的努力,勾踐終於得到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國。
回到越國後,勾踐奮發圖強,積極發展生產,訓練軍隊。經過長時間的準備,越國的實力逐漸強大起來。最終,勾踐率領越軍打敗了吳國,一雪前恥。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勾踐因爲自己的一時衝動和輕敵而懊悔無及,但他能夠在困境中反思自己的錯誤,忍辱負重,最終實現了復國的目標。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重要決策時,一定要謹慎思考,不能盲目行動,否則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歷史上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三國時期的馬謖,他因爲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執意要在山上紮營,結果導致街亭失守,給蜀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故事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懊悔無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