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悔无及
成语拼音
- ào huǐ wú jí
懊悔无及成语解释
- 后悔已来不及了。
典故出处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成语典故
- 无
成语造句
- 他因为一时冲动犯下大错,如今事已至此,懊悔无及。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是两个相邻的诸侯国,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吴国的国王阖闾是一位有雄心壮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在一次与越国的交战中,阖闾不幸受伤,最终去世。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夫差日夜操练军队,积极备战。而越国这边,越王勾践得知夫差的决心后,有些轻敌,他认为吴国刚刚经历国王去世,国内局势不稳,应该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勾践的大臣范蠡极力劝阻,但勾践一意孤行,率领越军主动进攻吴国。
夫差得知越军来袭,立刻率领精锐部队迎战。在战斗中,吴军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越军被打得大败。勾践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回越国。
此时的勾践懊悔不已,他意识到自己的轻敌和鲁莽导致了如此惨重的失败。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越国面临着被吴国吞并的巨大危机。
范蠡建议勾践向吴国求和,勾践无奈之下只得派使者前往吴国求和。夫差一开始并不答应,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最终同意了越国的求和,但要求勾践夫妇到吴国为奴。
勾践夫妇来到吴国,过着屈辱的生活。他们住在简陋的石屋里,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勾践心中充满了懊悔,但他知道现在只有忍辱负重,才有机会复国。
在吴国的日子里,勾践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失败的耻辱。经过多年的努力,勾践终于得到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了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奋发图强,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越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最终,勾践率领越军打败了吴国,一雪前耻。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勾践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和轻敌而懊悔无及,但他能够在困境中反思自己的错误,忍辱负重,最终实现了复国的目标。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决策时,一定要谨慎思考,不能盲目行动,否则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谡,他因为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要在山上扎营,结果导致街亭失守,给蜀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应该从这些历史故事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懊悔无及-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