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

成語拼音

bā chù bǎi jiā

罷黜百家成語解釋

罷黜廢棄不用。原指排除諸子雜說,專門推行儒家學說。也比喻只要一種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典故出處

《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成語典故

……只認朗誦詞和詩。筆者卻不能夠贊成這罷黜百家”的作風★朱自清《論朗誦詩》

成語造句

在思想文化領域,曾經出現過試圖一家獨大,排斥其他學說,猶如罷黜百家般的極端情況,這無疑是對文化多樣性的嚴重破壞。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西漢時期,漢武帝即位之初,社會面臨着諸多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當時,各種學說流派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儒家、道家、法家等各自有着衆多的追隨者。然而,不同學說之間的爭論和分歧也常常導致思想上的混亂和社會的不穩定。漢武帝深知,要想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思想和理念來引導民衆。 這時,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儒家學者進入了漢武帝的視野。董仲舒博古通今,對儒家學說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特的見解。他向漢武帝進言,主張罷黜百家,尊崇儒家學說,讓儒家思想成爲國家的正統思想。他引經據典,闡述了儒家思想對於治理國家、規範社會秩序、培養人們道德觀念的重要意義。 漢武帝經過深思熟慮,最終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他下令大力推廣儒家學說,在全國各地設立學府,培養儒家人才。同時,對其他學派的學說進行限制和打壓,逐步實現了思想上的統一。 罷黜百家這一舉措,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的確立,使得社會思想更加統一,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爲準則有了明確的標準,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的維護。儒家所倡導的仁愛、禮義、忠信等觀念深入人心,培養了人們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術思想的多元化發展,其他學派的一些優秀思想和觀點在一定時期內被忽視。 然而,歷史的發展是複雜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儒家思想也在不斷地發展和演變。它與其他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共同塑造着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罷黜百家雖然在當時是漢武帝爲了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的重要舉措,但它也成爲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後世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在不同的時期有着不同的表現和作用。但無論如何,罷黜百家這一歷史事件,始終提醒着我們思想統一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罷黜百家-成語圖片

罷黜百家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