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動不如一靜
成語拼音
- bǎi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百動不如一靜成語解釋
- 指多動不如靜待有效。
典故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尋思,百動不如一靜的。”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面對複雜的局面,有時候各種嘗試和變動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反倒是靜下心來,思考對策,正所謂百動不如一靜。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常年遭受戰亂之苦。這個國家的邊境時常受到鄰國的侵擾,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國王爲了保衛國家,不斷地調兵遣將,頻繁發動戰爭進行反擊。然而,戰爭帶來的只有更多的破壞和傷亡,國家的狀況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
在朝廷中,有一位智慧的大臣名爲李睿。他看到國家如此的困境,心中十分憂慮。有一天,李睿鼓起勇氣向國王進諫道:“陛下,如今我們不斷地採取行動去應對邊境的威脅,但效果並不理想。臣認爲,或許我們應該嘗試另一種方式。”國王皺着眉頭問:“你有何高見?”李睿緩緩說道:“陛下,古語有云‘百動不如一靜’。我們一直忙於行動,卻沒有時間去冷靜思考和謀劃更好的策略。我們可以先暫停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局勢,尋找更妥善的解決辦法。”
國王聽後,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這些年的征戰,雖然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勝利,但國家依然疲憊不堪。於是,國王決定採納李睿的建議,暫時停止主動出擊,而是集中精力加強國內的防禦工事,同時派遣使者與鄰國進行和平談判。
在這個相對安靜的時期,朝廷的大臣們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戰略和外交策略。他們仔細分析了鄰國的情況,發現鄰國也並非一心想要侵略,只是因爲一些邊界爭端和利益衝突才導致了戰爭。通過使者的努力溝通,雙方逐漸找到了一些可以妥協和合作的地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個國家與鄰國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邊境的緊張局勢得到了緩解。百姓們也終於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國家開始慢慢恢復生機。
而國王也深刻地認識到,一味地行動並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有時候靜下心來思考和等待,反而能取得更好的結果。從此,國王更加註重策略和智慧的運用,不再輕易發動大規模的戰爭,而是通過外交和談判等方式來維護國家的利益和和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不要盲目地行動。“百動不如一靜”,有時候停下腳步,冷靜思考,尋找更合適的方法和途徑,反而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老子所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只有在安靜中,我們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質,做出明智的決策。
百動不如一靜-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