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讀不厭

成語拼音

bǎi dú bù yàn

百讀不厭成語解釋

厭厭煩,厭倦。讀一百遍也不會感到厭煩。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趁,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典故出處

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成語典故

爲什麼一些作品有人百讀不厭”,另一些卻有人不想讀第二遍呢?★朱自清《論百讀不厭》

成語造句

這篇經典的文學作品,無論何時翻閱,都讓人沉浸其中,真可謂百讀不厭。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自幼就對知識有着無比的渴望。 他熱愛讀書,常常沉浸在書籍的世界中無法自拔。無論是經典的文學作品,還是深奧的哲學著作,他都會認真地去研讀。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學識日益淵博,但他依然沒有停止閱讀的腳步。他的書房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閱着這些書,每一次閱讀都能有新的感悟和收穫。 有一次,李明得到了一本珍貴的古籍,裏面記載着許多古老而深刻的智慧。他如獲至寶,開始廢寢忘食地研讀起來。這本書的內容十分深奧,有些地方甚至晦澀難懂,但李明沒有絲毫的氣餒。他逐字逐句地琢磨,反覆思考其中的含義。 經過長時間的鑽研,李明終於領悟了書中的大部分精髓。然而,他並沒有滿足於此,而是繼續反覆閱讀這本書。他覺得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智者對話,總能從中發現之前未曾留意到的細微之處。 周圍的人對李明的行爲感到十分不解,他們不明白爲什麼李明總是反覆讀那些已經讀過的書。但李明卻笑着說:“這些書籍就像是無盡的寶藏,每一次挖掘都能發現新的珍寶,我是百讀不厭啊。” 李明的這種對知識的執着追求和對書籍的熱愛,讓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見解獨到而深刻,受到了許多人的敬仰和欽佩。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百讀不厭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孔子,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傳播儒家學說,他對經典的研讀可謂是到了極致。他不斷地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然後將其傳授給弟子和後人。 百讀不厭這個成語,正是體現了人們對知識和優秀作品的熱愛與執着。它告訴我們,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我們反覆去品味、去探索。只有通過不斷地閱讀和思考,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拓寬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就如同李明,通過對書籍的百讀不厭,最終實現了自己人生的昇華。 在當今社會,我們也應該保持這種百讀不厭的精神。面對豐富多樣的知識和信息,我們不能淺嘗輒止,而要深入地去挖掘、去理解。無論是書籍、文章,還是其他形式的知識載體,我們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從中汲取營養,讓自己不斷成長和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中立於不敗之地。

百讀不厭-成語圖片

百讀不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