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爭鳴

成語拼音

bǎi jiā zhēng míng

百家爭鳴成語解釋

指各種學術流派的自由爭論互相批評。也指不同意見的爭論。百家,這種觀點的人或各種學術派別。鳴,發表見解。

典故出處

《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並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說,以此弛說,取捨諸候。”

成語典故

自春秋末年以來,中國的思想得到一個極大的開放,呈現出一個百家爭鳴的局面。★郭沫若《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

成語造句

在學術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呈現出一片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思想極爲活躍、文化極其繁榮的時代。 當時,社會正經歷着巨大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紛爭不斷。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諸侯國爲了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紛紛招賢納士,希望能得到有識之士的輔佐。於是,一大批思想家、學者應運而生,他們懷揣着各自的理想和學說,遊走於各國之間。 儒家的孔子,他致力於恢復周禮,提倡仁愛、禮義,主張通過道德的力量來治理國家。他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其學說影響深遠。墨家的墨子,則強調兼愛、非攻,反對戰爭,倡導和平,他的門徒們組織嚴密,爲了正義四處奔走。道家的老子,主張順應自然、無爲而治,他的思想深邃而玄妙,給人以無盡的啓迪。還有法家的商鞅、韓非等,他們重視法律和制度,強調以法治國。 這些思想家們各抒己見,相互爭論、相互學習、相互啓發。他們有的在朝堂上與君主辯論,有的在市井中與百姓交流,有的在學宮中與弟子研討。他們的思想猶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個時代的天空。 在齊國,更是設立了稷下學宮,成爲了學者們交流和辯論的重要場所。在這裏,不同學派的學者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行激烈的爭論。他們的爭論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切磋,更是對社會、對人生、對未來的深入思考。 這種百家爭鳴的局面,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思想文化的發展。各個學派的學說在相互競爭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儒家的道德觀念、墨家的俠義精神、道家的哲學思想、法家的治國理念等,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百家爭鳴的時代雖然已經遠去,但它所展現出的思想活力和創造力,卻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它讓我們明白,只有在開放、包容的環境中,不同的思想和觀點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推動社會不斷向前進步。正如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一樣,我們也應該在當今社會中,鼓勵多元的思考和創新,讓各種思想和理念在交流與競爭中共同促進人類的發展和進步。

百家爭鳴-成語圖片

百家爭鳴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