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德辱行

成語拼音

bài dé rǔ xíng

敗德辱行成語解釋

敗壞道德和操守。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從古到今,人們總是唾棄那些敗德辱行的人。

成語造句

他所做的那些事,完全是敗德辱行,讓身邊的人都對他感到失望和憤怒。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人,他的行爲可謂是敗德辱行,令人唾棄。 故事發生在一個動盪的時代,有一個名叫李三的人。李三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但他卻有着一顆貪婪且自私的心。他自幼便不學好,經常小偷小摸,惹得鄰里十分厭惡。隨着年齡的增長,他的惡行愈發肆無忌憚。 一次,他看到城中一位富商家中財富衆多,便心生歹意。他趁着夜色,偷偷潛入富商家中,盜走了大量的財寶。富商發現後,痛心疾首,四處尋找線索。李三卻得意洋洋地享受着他的不義之財,完全不顧他人的痛苦。 然而,他的惡行並未就此停止。在一次災荒年間,百姓們生活困苦,嗷嗷待哺。朝廷發放了救濟糧,以幫助百姓度過難關。李三得知此事後,竟然勾結一些地痞流氓,將救濟糧據爲己有,然後高價賣給百姓。許多百姓因爲沒有糧食而餓死,他卻絲毫不爲所動,繼續着他的罪惡行徑。 不僅如此,李三還經常欺負弱小,調戲良家婦女,使得整個地方雞犬不寧。他的行爲引起了衆怒,但他仗着自己有一些狐朋狗友,根本不把別人的指責放在眼裏。 時間一天天過去,李三的敗德辱行終於引起了官府的注意。經過一番調查,官府掌握了他的大量罪證,決定將他捉拿歸案。在審判的那一天,百姓們紛紛前來圍觀,大家都對他的惡行咬牙切齒。最終,李三被依法嚴懲,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歷史上,像李三這樣敗德辱行的人並不少見。他們爲了一己私利,不顧道德和法律的約束,肆意妄爲,給社會和他人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正如《禮記》中所說:“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道德底線,只追求財富和私慾,那麼他最終必將走向毀滅。我們應當以史爲鑑,時刻堅守道德底線,做一個品德高尚、行爲端正的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敗德辱行-成語圖片

敗德辱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