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吞半吐
成語拼音
- bàn tūn bàn tǔ
半吞半吐成語解釋
- 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典故出處
- 參見半吐半露”。
成語典故
- 你這大漢畢竟爲甚殺他?從實說來!你莫半吞半吐,俺不明白。★《鏡花緣》第二十八回
成語造句
- 他說話的時候總是欲言又止,給人的感覺就像半吞半吐,讓人難以明白他的真實想法。
成語故事
- 從前有一個書生,名叫李明。他爲人聰穎好學,但性格卻有些優柔寡斷。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李明結識了一位富家千金,名叫王麗。兩人初次見面便心生好感,隨着接觸的增多,感情也逐漸升溫。然而,當李明想要向王麗表達自己的愛意時,他卻變得猶豫不決,總是半吞半吐,話到嘴邊又咽下。
有一天,李明鼓足勇氣約王麗到花園中散步,想要趁機表白。他們漫步在花叢間,李明心中反覆琢磨着該如何開口。終於,他深吸一口氣,準備說出心裏話,可是剛說出幾個字:“王麗,我……我……”就又停住了,後面的話怎麼也說不出來。王麗見他這副模樣,心中猜到了幾分,但也不好主動挑明。
就這樣,李明一次次錯失了表達愛意的好機會。而王麗心中也漸漸對他的這種半吞半吐的態度感到失望。
與此同時,另一個富家公子也對王麗展開了熱烈的追求。這個公子性格豪爽,敢愛敢恨,他毫不掩飾自己對王麗的喜歡。王麗在對比之下,越發覺得李明的優柔寡斷讓人難以忍受。
最終,王麗選擇了那個敢於直言愛意的富家公子,而李明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心愛的人投入他人懷抱。他後悔不已,想起自己曾經有那麼多次機會可以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卻因爲自己的半吞半吐而白白錯過。
在歷史上,也有類似因爲猶豫不決、半吞半吐而錯失良機的例子。比如在楚漢相爭時期,項羽在鴻門宴上本有機會除掉劉邦,但他卻因爲心中的種種顧慮而未能果斷下手,最終導致劉邦勢力逐漸壯大,自己則走向了失敗的結局。
李明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重要的事情和感情時,我們不能總是半吞半吐,猶豫不決。機會稍縱即逝,只有勇敢地表達自己,果斷地做出決策,纔有可能抓住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成功。我們應該汲取李明的教訓,努力克服自己內心的怯懦和猶豫,以更加堅定和果斷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機遇。
半吞半吐-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