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食中書
成語拼音
- bàn shí zhōng shū
伴食中書成語解釋
- 指執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典故出處
- 《宋史·胡銓傳》孫近傅會檜議,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飢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敢可否事。”
成語典故
- 人有投匿名詩云文章聲價斗山齊,伴食中書日又西;回首湘江春水綠,鷓鴣啼罷子規啼。”★明·郎瑛《七修類稿·事物·李西涯》
成語造句
- 在那複雜的官場之中,他看似位高權重,實則猶如伴食中書,毫無作爲。
成語故事
- 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官員名叫盧懷慎。盧懷慎出身於范陽盧氏北祖第四房,他爲人清正廉潔,生活簡樸。
盧懷慎起初擔任監察御史,在任期間公正勤勉,很受上司賞識。後來,他不斷升遷,最終做到了宰相之職。然而,儘管盧懷慎身居高位,他在處理政務時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當時與盧懷慎一同爲相的還有姚崇,姚崇是一位極具才能和智慧的政治家,在政務處理方面表現得極爲出色。相比之下,盧懷慎常常在決策和處理具體事務時顯得猶豫不決,甚至有些無所適從。
有一次,發生了一件關乎國家大計的事情需要決策,盧懷慎卻遲遲無法提出有效的建議和方案。姚崇果斷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妥善地解決了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盧懷慎更多的時候只是在一旁陪伴,未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時間一長,人們便開始戲稱盧懷慎爲“伴食中書”,意思是他雖然身居要職,卻如同陪伴在旁喫飯的人一樣,對政務沒有太大的貢獻。
盧懷慎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常常爲此感到愧疚和自責。他知道自己在政務處理能力上的不足,也明白自己與姚崇之間的差距。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心生怨恨或嫉妒,而是以一種謙虛和誠懇的態度面對這一切。
儘管盧懷慎在處理政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他的品德和操守卻令人欽佩。他一生清正廉潔,從不爲自己謀取私利。他的家裏甚至經常貧困到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
盧懷慎的一生,雖然在政治才能上可能有所欠缺,但他的高尚品德和謙遜態度同樣值得人們銘記和敬仰。他的故事也讓後人明白,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才能和成就上,更體現在其品德和操守上。“伴食中書”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成爲了對那些在其位卻未能盡其責的人的一種形象的描述。而盧懷慎,也成爲了歷史上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人物,他的故事提醒着後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時也要堅守自己的品德底線,真正做到德才兼備,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伴食中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