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觀冷眼

成語拼音

bàng guān lěng yǎn

傍觀冷眼成語解釋

傍通旁”。用冷眼或冷淡的態度在一旁瞧着。

典故出處

《脂硯齋評紅樓夢》第二回詩云‘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順問傍觀冷眼人。’”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這場激烈的爭論,他始終保持中立,如同一個傍觀冷眼的局外人,不輕易發表意見。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有一個小國處於幾個大國之間,常常面臨着艱難的抉擇。 這個小國的朝堂上有一位大臣,名叫李逸。他聰明睿智,卻一直秉持着傍觀冷眼的態度。當其他大臣們爲了迎合大王的喜好而爭得面紅耳赤時,李逸總是靜靜地站在一旁,冷靜地觀察着局勢的發展。 有一次,鄰國的使者前來,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希望小國能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另一個強大的國家。大王和許多大臣們都心動不已,他們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急於做出決定。然而,李逸卻一言不發,他在思考着這個決定可能帶來的後果。 在隨後的幾天裏,李逸默默地收集着各方的信息,分析着局勢的變化。他發現鄰國雖然現在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內部已經出現了諸多問題,而且與他們結盟很可能會引火燒身。 當大王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時,李逸終於站出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詳細地闡述了自己對局勢的分析,指出與鄰國結盟的弊端。他說:“大王,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應該以傍觀冷眼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繁榮,而忽視了背後潛在的危機。” 大王聽了李逸的話,陷入了沉思。其他大臣們則紛紛指責李逸膽小怕事,不敢冒險。但李逸不爲所動,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最終,大王經過慎重考慮,採納了李逸的建議,拒絕了鄰國的結盟請求。果然,沒過多久,鄰國就因爲內部矛盾爆發而陷入了混亂,而小國因爲沒有捲入其中而得以保全。 從那以後,大王更加重視李逸的意見,而李逸也一直保持着傍觀冷眼的態度,爲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出謀劃策。在他的輔佐下,小國在複雜的局勢中艱難前行,雖然沒有變得強大,但也保持了相對的獨立和安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和誘人的利益時,我們不能盲目跟風,而應該像李逸一樣,保持傍觀冷眼的態度,冷靜地分析和思考,做出明智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立足,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困境和危機。傍觀冷眼,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在歷史的風雲變幻中生存和發展的智慧。

傍觀冷眼-成語圖片

傍觀冷眼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