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目案劍

成語拼音

chēn mù àn jiàn

瞋目案劍成語解釋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圓雙眼,握着寶劍。形容帶劍者怒目圓睜的樣子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劉邦駐守陳留縣,當地窮書生酈食其才學過人,前去投奔劉邦,劉邦聽說來者是儒生就不接見。酈食其氣憤地握劍對侍者說自己是高陽酒徒,劉邦一聽趕忙接見。後來酈食其成爲劉邦的得力謀士,爲劉邦一統天下而出謀劃策。

成語造句

以下是用“瞋目案劍”造的句子:他面對敵人的挑釁時,立刻表現出了瞋目案劍般的氣勢,絲毫不畏懼。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名叫張義的謀士,他心懷壯志,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成就一番大業。張義遊歷各國,尋找着能夠讓他一展身手的機會。 一次,張義來到了一個弱小的諸侯國。這個諸侯國正面臨着強大鄰國的威脅,國王整日憂心忡忡,卻苦無應對之策。張義得知後,主動求見國王,向他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策略。 國王對張義的話將信將疑,但此時也別無他法,便決定讓張義試一試。張義開始積極地籌備起來,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四處奔走,聯合其他一些同樣受到威脅的小國,共同對抗強敵。 然而,在這過程中,國王身邊的一些大臣卻對張義產生了嫉妒和懷疑。他們在國王面前不斷地說張義的壞話,試圖動搖國王對張義的信任。 張義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憤怒。在一次朝會上,面對那些惡意中傷他的大臣,張義毫不畏懼地站了出來。他瞋目案劍,大聲斥責那些大臣的卑鄙行徑,慷慨激昂地陳述自己的忠誠和爲國家所做的努力。 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那些忠誠之士的事蹟爲例,表明自己的決心和信念。張義的氣勢和言辭讓在場的衆人都爲之震撼,國王也被他的堅定所打動。 最終,國王力排衆議,繼續支持張義的行動。張義也不負衆望,帶領着衆人成功地抵禦了強敵的進攻,爲這個諸侯國贏得了暫時的安寧。而張義瞋目案劍的這一英勇舉動,也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一段佳話,流傳於後世。從此,這個成語便用來形容人發怒時的樣子,以及面對困境時毫不退縮、勇敢抗爭的精神。

瞋目案劍-成語圖片

瞋目案劍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