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辭重幣

成語拼音

bēi cí zhòng bì

卑辭重幣成語解釋

卑謙恭;重厚;幣禮物。說謙虛的話,送厚重的禮。形容對人有所求。

典故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楚趙附則齊必懼,懼必卑辭重幣以事秦。”

成語典故

君誠不惜卑辭重幣,以求諸侯於楚,楚必許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

成語造句

戰國時期,各國爲了謀取利益,常常使用各種手段,有的不惜派出使者,帶着豐厚的禮物,以卑辭重幣的方式試圖拉攏他國。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越國。越國的國王勾踐,一心想要振興自己的國家,使其強大起來。 當時,越國的實力相對於其他強國來說較爲弱小。勾踐爲了能夠獲取先進的技術和治國經驗,他決定向臨近的強國吳國尋求幫助。勾踐深知自己的國家地位較低,於是他採用了一種特殊的策略。 勾踐派遣了使者帶着豐厚的禮物和謙卑的言辭前往吳國。這些禮物包括珍貴的珠寶、稀有的特產等,價值不菲。使者在吳國的朝堂上,用極爲恭敬和卑微的態度,向吳王表達了越王勾踐渴望與吳國交好、學習吳國先進之處的願望。 吳王看到越國使者如此謙卑,又帶來了如此衆多的貴重禮物,心中十分得意。他認爲越國是真心誠意地想要依附於吳國,便欣然接受了越國的請求。 從此,越國從吳國那裏獲得了許多重要的知識和技術,國家開始逐漸發展壯大。勾踐也利用這段時間,勵精圖治,積極推行改革。 然而,勾踐的內心深處從未忘記自己的最終目標。他表面上繼續對吳國保持着卑辭重幣的態度,讓吳國放鬆警惕。 經過多年的努力,越國的實力有了質的飛躍。終於,勾踐認爲時機已經成熟,他帶領越國軍隊奮起反抗,一舉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吳國。 越國從一個弱小的國家崛起成爲一個強國,這其中勾踐的卑辭重幣策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個故事也讓後人明白,在面對強大的對手時,有時候適當的謙卑和付出,能夠換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正如《史記》中所說:“能屈能伸,方爲大丈夫。”勾踐以卑辭重幣之策,忍辱負重,最終實現了國家的復興,成爲歷史上的一段傳奇。而“卑辭重幣”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用謙卑的言辭和厚重的禮物去達到某種目的。

卑辭重幣-成語圖片

卑辭重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