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躬屈節

成語拼音

bēi gōng qū jié

卑躬屈節成語解釋

卑躬低頭彎腰;屈節屈辱節操。形容沒有骨氣,低聲下氣地討好奉承。

典故出處

宋·魏了翁《江陵州叢蘭精舍記》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後,雖謝安石之賢也,而猶不能免。”

成語典故

小兔子卑躬屈節,拿了愚表弟蕭慎的名片。★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

成語造句

爲了達到個人目的,他竟然在權貴面前卑躬屈節,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期,國家面臨着諸多的危機和挑戰。 張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但他自幼聰慧好學,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逐漸在仕途上嶄露頭角。然而,隨着他職位的不斷升高,他卻漸漸迷失了自己。 當時,朝廷中有權臣當道,這些人飛揚跋扈,爲所欲爲。張華原本有着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榮華富貴,他開始對這些權臣卑躬屈節。他不再堅持正義,而是選擇迎合他們的意願,甚至在一些違背良心的事情上也隨聲附和。 有一次,權臣們爲了私利想要陷害一位忠良之士。張華明知這位大臣是無辜的,但他卻因爲害怕得罪權臣而選擇了沉默。當被要求在陷害的文書上簽字時,他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低下了頭,違背了自己的良知。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的行爲越來越過分。他完全失去了自己曾經的風骨和尊嚴,成爲了權臣們的附庸。百姓們對他的行爲感到失望和憤怒,曾經對他的敬重也蕩然無存。 然而,命運總是無常的。後來,國家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權臣們紛紛倒臺。張華也因爲他的卑躬屈節而受到了衆人的唾棄和批判。他回首自己的人生,懊悔不已,意識到自己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是多麼愚蠢的行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張華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反面教材。他的經歷警示着後人,不要爲了眼前的利益而卑躬屈節,喪失自己的尊嚴和原則。只有堅守正義和良知,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光輝的足跡。正如古人云:“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一個人應該有自己的骨氣和底線,不隨波逐流,不爲權勢所屈,這樣才能真正成爲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卑躬屈節-成語圖片

卑躬屈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