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鄙之音
成語拼音
- bēi bǐ zhī yīn
北鄙之音成語解釋
- 指殷紂時的音樂◇世視爲亡國之聲。亦作北鄙之聲”。
典故出處
- 《史記·樂書》紂爲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枚身死國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場音樂會上,居然出現了一些類似於北鄙之音的雜亂旋律,讓聽衆們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衛國。衛國雖然不大,但也有着自己獨特的文化和風俗。
在衛國的邊境地區,有一個小村落,這裏的人們過着簡單而平靜的生活。然而,有一天,從北方來了一羣遊牧民族,他們帶來了一種與衛國完全不同的音樂。這種音樂節奏強烈,充滿了豪放與不羈,與衛國傳統的優雅音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開始,衛國的人們對這種北鄙之音感到十分新奇,有些人甚至開始模仿和學習。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音樂逐漸在衛國傳播開來,並且影響到了衛國的年輕一代。他們沉迷於這種充滿激情的音樂,不再欣賞衛國傳統的雅樂。
衛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察覺到了這種變化的危險性。他們想起了歷史上的一些教訓,比如有些國家因爲過度沉迷於外來的文化而喪失了自己的特色和根基。他們擔心衛國也會步其後塵,失去自己的文化傳承。
於是,這些有識之士開始奔走呼籲,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衛國傳統文化的重視。他們在朝堂上據理力爭,向國君闡述北鄙之音對國家的潛在危害。他們引用古代的經典事例,說明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就如同失去了靈魂一般。
國君在聽取了他們的建議後,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下令禁止北鄙之音在國內的傳播,同時大力弘揚衛國的傳統雅樂。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衛國的文化逐漸回到了正軌,人們重新找回了對自己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自豪。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外來文化的衝擊時,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和追隨,而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珍視和傳承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同時,我們也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欣賞和學習其他文化的精華,但不能讓其取代我們自己的文化根基。正如古人所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中不斷髮展和進步。
北鄙之音-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