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髮文身

成語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被髮文身成語解釋

被髮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典故出處

《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

成語典故

禹入裸國,被髮文身,墨子入楚,錦衣吹笙,非樂而爲此也。★章炳麟《駁康有爲論革命書》

成語造句

在古代的某些部落中,人們習慣被髮文身,以此作爲獨特的文化標識和身份象徵。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神祕而古老的部落,他們生活在一片廣袤的土地上。 這個部落有着獨特的習俗和文化。他們中的人們不穿華麗的衣裳,而是選擇以簡單的獸皮蔽體。而最爲特別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着被髮文身的傳統。 部落裏有一位年輕勇敢的男子叫阿勇。阿勇身材魁梧,力大無窮,他渴望在部落中展現自己的價值和勇氣。有一次,部落面臨着來自其他部落的威脅,對方人數衆多,氣勢洶洶。阿勇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帶領着部落的勇士們準備迎敵。 在戰鬥前,阿勇和其他勇士們按照部落的傳統,用尖銳的石頭在自己的身上刻畫出各種神祕的圖案,用特殊的顏料將頭髮染成鮮豔的色彩,這就是他們的被髮文身。他們相信,這樣的裝扮能夠賦予他們力量和勇氣,讓他們在戰鬥中更加威猛。 戰鬥打響了,阿勇和他的同伴們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敵人。他們身上的文身和獨特的髮型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讓敵人心中也不禁生出一絲畏懼。阿勇憑藉着無畏的勇氣和高超的戰鬥技巧,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一次次地化解了敵人的進攻。 部落的人們在後方爲他們加油助威,看到阿勇和勇士們的英勇表現,心中充滿了敬佩和自豪。最終,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阿勇他們成功地擊退了敵人,保衛了自己的部落和家園。 在後來的日子裏,阿勇的英勇事蹟被部落的人們傳頌着。而被髮文身這個傳統,也成爲了他們部落獨特的象徵,代表着勇敢、堅韌和對部落的忠誠。 正如《史記·周本紀》中所記載的吳、越之俗“斷髮文身”,這種古老的習俗在特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義。雖然在現代社會,被髮文身的含義和形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它曾經所承載的那份勇敢和對傳統的堅守,依然值得我們去了解和銘記。阿勇和他的部落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被髮文身背後的精神內涵,成爲了歷史長河中一段閃耀的篇章。

被髮文身-成語圖片

被髮文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